冰橇
【雪橇】雪橇是什么 雪橇比赛的要求
雪橇是什么
雪橇起源于北欧,又称北欧冰橇。1883年2月12日,瑞士人皮特(Peter Minsch)和澳大利亚人乔治(George Robertson)联手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国际冰橇比赛”,他们用时9分15秒滑过在瑞士达沃斯4公里的赛道。随后这个运动在瑞士、奥地利、德国、意大利以及美国等国家迅速兴起。1887年瑞士圣莫里茨地区的机械专家马蒂斯(Mattis)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比赛冰橇。自20世纪50年代始,随着无舵雪橇的兴起,冰橇逐渐被淘汰。冰橇滑降时,运动员头在前,俯卧在冰橇上,利用安装在专用皮靴前部的防滑钉控制冰橇的运动方向或制动。仅在1928年和1948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当下的雪橇比赛中,选手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40公里或者更大,其离心力超越5G。
雪橇比赛的要求
无舵雪橇比赛规则
单座重量不准超过20公斤,双座不准超过22公斤。比赛分男子单座、男子双座、女子单座三项。比赛设施为以混凝土或木材为基础砌成槽状的滑道。道宽1.30~1.50米,滑道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比赛线路长度男子1000~1400米,女子800~1200米。全程设11~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为8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男女相同,为4°~10°。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为70~130米。比赛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双手借助起点助栏用力向后推,使雪橇向前起动,滑行中仰卧在雪橇上,单手拉住雪橇皮带利用身体起卧,变换肩、腿姿势操纵雪橇,使之沿着冰道快速滑降。到达终点时,运动员须坐在雪橇上,否则不予计算成绩。单座滑4次,赛期为两天;双座滑2次,赛期为一天。均以时间少者为胜。成绩相等时,以各次滑降中成绩最好者为胜。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
有舵雪橇比赛规则
2人座有舵雪橇长不得超过2.70米,宽0.67米,滑车板宽度8毫米;4人座有舵雪橇最长3.80米,宽0.67米,滑车板最小宽度为12毫米。2人座有舵雪橇比赛时,总重量不得超过375公斤,4人座有舵雪橇总重量不得超过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携带其他加重物补足。滑道全长1435米,平均坡度为4°30′,最大坡度为8°30′。弯道部分的半径必须在20米以上,滑道的护墙最少不得低于50厘米。比赛分双人座和四人座两项。每赛次滑行4次,以4次比赛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少者名次列前。遇两队时间总和相等时,以任何一次最少时间的队为胜!
赛期两天,每天进行两次。首轮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从第二轮起,出发顺序由前一轮的最后一名先出发,接着顺次下排。出发前,雪橇距起点线15米。出发信号发出后,均由运动员在起点处手推雪橇奔跑起动,然后跃入座位,舵手率先跳入车内掌舵,调整理想的滑行线路,第二、三名队员继续推动雪橇,在他们跳入雪橇内之前以达到最大速度。制动员最后跃入负责制动。全部4名队员在6秒左右的时间内必须全部入座。在比赛过程中,三名选手使头部尽量缩起,所有队员在过弯道时均侧倾身体。到达终点时运动员均须在座位上,否则成绩无效。有舵雪橇的最大时速可达13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
有舵雪橇服装、运动员穿戴用具包括比赛服,护肩、护肘、头盔和专用钉靴。靴钉为刷型并均匀分布于靴底。靴钉的长度不超过14毫米,间隔不超过3厘米!
上一篇:信托基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