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都斯坦
清代翡翠玉器特征
中国在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的 近百年间,虽然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但封建经济仍比较发达。当时对外经济贸易仍然以愉出为主,传统的输出品,如茶叶、丝织 品和陶瓷器等销往世界各地,中国文化艺术在欧洲和阿拉伯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外来的文化艺术在中国也 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琢玉工艺中也 有明显的反映。
(1)痕都斯坦玉器的影响
关于痕都斯坦玉器的发生和发展,考证 性的文章日渐增多,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意见, 有些问题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需要作进一步 的研究探讨。但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 的阿拉伯艺术特征,特别是波斯艺术的影响 则是可以肯定的。痕都斯坦玉器在中国,首见于清乾隆时期的宫廷档案中。乾隆二十一 年(1756年),统治新疆南部地区的大小和卓 木曾遣使进贡玉碗,这是清宫中最早接触的 具有阿拉伯风格的玉器。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出兵平息回部分裂分子的叛乱之后,痕 都斯坦玉器进入内廷逐年增多。乾隆皇帝对 痕都斯坦玉器十分赏识,他的诗集中描写“痕 玉”者达五十余首,诸如“痕都水磨工,精 巧信难穷”。“薄过刻片褚,轻喻举毛鸿”。“玉瓤一握如瓜瓣,有蒂有叶还有花气“细如毛 发理,浑无斧凿痕”。从这些诗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痕都斯坦玉器的基本特点。玉质光洁准润,抛光细腻,所谓“水磨成百瑜”就是形容玉质之润泽。胎体轻薄,用手举起轻如鸿毛, 以形容工艺之精巧。造型和纹饰,多采用花卉和蔬果的式样,十分别致。花纹琢磨细致入微,正所谓“细如毛发理”的纤细风格。同 时在器物上常常嵌金银宝石,装饰非常豪华。乾隆皇帝对痕都斯坦玉器十分偏爱,除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之外,还命玉工刻意进 行仿制(图十六)。有的仿制作品是按原样制 造,但更多的作品是按其风格特点制成传统 式样。仿造水平之高,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 但仔细辨认二者的玉质特点和制作技巧,仍 然有别。乾隆皇帝问及此事之后说:“闻其痕 都斯坦攻玉,纯用水磨,工省而玉精,尤内 地所不及也。”白玉错金嵌宝石花卉纹碗,是 乾隆五十一年之前仿制的。玉碗呈圆形敞口、 桃实双耳、玉质洁白,犹如剿旨,周身嵌黄金掐 成的花卉枝叶,其间用红宝石嵌成多瓣形小花,富丽华贵,极似痕都斯坦玉器的风格。碗里镌乾隆题诗,诗中有“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句,表明他对此碗仿制得十分满 意,并用作金殿御踢奶茶。其他如燕炉、玉 洗、果盘等,器身多饰纤细的花卉纹和花果 形双耳,明显带有阿拉伯的风格。后来,这 类作品被称作“西番作’,(图十七),在玉坛上 产生了深刻影响。
(2)欧洲艺术风格的影响
西方欧洲国家,自文艺复兴之后,有了 迅速的发展。十七世纪下半叶,有的国家已 然形成较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不断向 外扩张,同中国的贸易有了发展。随着传教 士更多地进入中国,他们带来了比较先进的 科学文化,有的传教士在宫廷里直接为皇帝 服务,传播西方文化。著名意大利画家郎世 宁,在清官中为皇帝作画,把西方的绘画艺 术与中国画风相结合,创造出特点鲜明的绘 画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由郎世宁参与设 计的圆明园西洋楼,追求灵巧多变的艺术风 格,体现了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特点。建筑上 精美石雕的艺术风格,对琢玉工艺产生了强 烈的吸引力,有些玉器以串联的花叶为主体装 饰,着力精雕细刻,花纹起伏较高,边缘轮 廓内卷,棱角清晰(图十八),这种以灵巧纤 细取胜的艺术特点,非常近似圆明园残垣断 壁所表现的巴洛克风格。显然,这类作品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还有的玉器,甚至把 西方机械制动的钟楼图案装饰到玉瓶上面, 其西方的艺术影响更加明显。清代琢玉业发展很不平衡。清王朝建立 ’ 初期,维护和巩固政权是其中心任务,因此, 墓础较好的工艺美术门类,如纺织、陶瓷等, 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取得新的成就;而 有些鑫础薄弱的门类,尚斋创造更加充裕的 条件才能有所进展,如玉器业。十九世纪之 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封建制度解 体,国力衰败,在这种条件下工艺美术的发 展不可避免地遭遇破坏和阻力。
上一篇:宠物驱虫药多少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