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名词解释
赋比兴名词解释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4、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5、比: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6、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赋比兴名词解释「谁知道诗经里面关于赋比兴的名词解释」
赋比兴名词解释1、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2、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3、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4、比:比方,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以彼物比此物,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5、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诗经中的“赋比兴”是什么意思1、赋: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2、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3、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4、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5、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6、”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7、”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8、……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9、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10、”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
11、“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谁知道诗经里面关于赋比兴的名词解释1、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2、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3、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芝麻花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