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婚
柳婚
婚姻等级如下:
1、一年――纸婚
2、二年――木婚
3、三年――丝婚
4、四年――铁婚
5、五年――铜婚
6、六年――皮婚
7、七年――陶婚
8、八年――柳婚
9、九年――錫婚
10、十年――钢婚
11、十一年――链婚
12、十二年――花边婚
13、十三年――象牙婚
14、十四年――水晶婚
15、十五年――银婚
16、二十年――金婚
七种婚姻等级
1、磨合期:  也叫适应前期,指的是才刚刚结婚一到两年的新人,即婚姻等级中的纸婚、棉婚。刚刚开始的婚姻,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一戳就破了的纸、一烧就没了的棉,如在刀尖上舞蹈,需要摸索着前行。毕竟不比谈恋爱中的磨合,婚姻生活的伊始,要彻底的告别过去,从认可两人的生活开始。
二、适应期:  指的是才刚刚稳定下来三到四年的婚姻,即婚姻等级中的皮革婚、花果婚。进入了适应过程的后半段,稍具规模,有点“老夫老妻”的感觉。但“皮革”禁不起拷打,诱惑随处可见,处在该阶段,需要坚定不移的行走。毕竟走过了彼此认可的一段时期,接下来就得继续保持下去。
三、陪伴期:  指的是五到六年的婚姻,即婚姻等级中的木婚、铁婚。此时的两个人升华至铁定的高度,即逛街旅行有人陪、心情不顺有人倾听。虽然腻歪的程度不及恋爱时的后期,但起码是笃定的信任与包容,在这一阶段,有点麻烦,毕竟“沉闷”很容易使人胡思乱想,容易提前进入“七年止痒”。
四、裂变期:  也叫易离期,指的是七到八年的婚姻,即婚姻等级中的铜婚、陶器婚。“铜器、陶器”一加热就易于变化,可能是长久以来的小问题,抑或是突然闯入的某个人或事,所谓七年之痒,就是说这一阶段“岌岌可危”,很容易被外界或自身影响,而导致婚姻的不复存在。
五、易离期:是属于裂变后期,指的是九到十年的婚姻,即婚姻等级中的陶婚、锡婚。历久弥香,熬过了“七年之痒”,终于在这一阶段得到答案,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死撑着不放,懂你的人会不离不弃,若要放手很容易。
六、发展期:指的是十一到十二年的婚姻,即婚姻等级中的钢婚、丝婚。就是两人的精力都已经全部铺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亲情早就大于了爱情,习惯了彼此的“可有可无”——自己少有的一点个人空间,也不必时刻报备。
七、发育期:指的是十三到十四年的婚姻,即婚姻等级中的花边婚、象牙婚。每对夫妻的内心都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焦点,需要双方诚实对待彼此的内心,到了此阶段的两人,也开始慢慢追求对方内心的真正需要和快乐。
柳婚是多少年(婚姻周年)
小编 此次向大家推荐的是 ——婚姻周年与年龄称呼
婚姻周年的不同称呼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年龄称谓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称谓释义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
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强壮:指四十。《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国民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耄耄:指八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耄,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上一篇:tmooc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