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和佛教
印度教和佛教
1、起源不同
印度教形成于2世纪左右,奥义书集大成,六派哲学体系渐成,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宗教,其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释迦族的乔答摩·悉达多。
2、教义不同
印度教教义主要有主神论、种姓分立、因果报应、祭祀万能、吠陀经典。
佛教的教义非常丰富,基本教义可以用“四谛”来统摄,佛教的根本教理是“缘起无我”(大乘说“缘起性空”),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最根本特色是“三法印”。
3、宗教节日不同
印度教主要节日有排灯节、好利节、无遮大会。
佛教的主要节日有佛诞节、佛成道节、盂兰盆节等。
印度教和佛教有什么关系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1、佛教和印度教从根本的哲学意义上是相互违背的。
印度教以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佛教否认“恒常有我”的理论,认为业力并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种生命继起的动力。
3、佛教的核心理念和印度教是矛盾的。
印度教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梵我合一”,就形式而言,佛教与印度教主张透过修证的方式,完成身心的苦恼束缚解脱;但在内容上,印度教主张“梵我一如”即是解脱。这一点佛教给予完全否定。
4、印度教和佛教诉求方式不同。
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的神权色彩;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现实人生的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
扩展资料:
佛教: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上一篇:冷酷到底歌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