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海拔
南宁市现辖兴宁、江南、青秀、西乡塘、邕宁、良庆、武鸣7个城区和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5个县及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家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南宁深入实施“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全面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南宁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度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4度,极端最低气温-2.4度。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摄氏度,夏季最热的7、8月平均28.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达1304.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9%,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相对而言,一般是夏季潮湿,而冬季稍显干燥,干湿季节分明。夏天比冬天长得多,炎热时间较长。春秋两季气候温和,集中的雨季是在夏天。南宁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物产丰富。“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之说也是名副其实。
南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处于华南、西南、中国-东盟经济圈结合部,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中国—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
南宁地处亚热带,地形地貌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和盆地,平均海拔76.5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摄氏21.7度,年均降雨量1298毫米,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青山环绕、碧水常流,“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2016年,南宁市森林覆盖率达47.66%,建成区绿地率37.12%,绿化覆盖率达4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01㎡/人。拥有青秀山(5A)、大明山风景区等4A级以上旅游景区21家;拥有顶蛳山遗址、昆仑关战役旧址、伏波庙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3处;拥有壮族歌圩、壮族三声部民歌、邕剧、宾阳炮龙节、百鸟衣、广西粤剧(南派粤剧)、壮族三月三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南宁市地貌分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台地5种类型。
平地是南宁市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面积为1037.3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57.78%,分布于左、右江下游汇合处和邕江两岸。低山总面积82.6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4.6%,分布于市区西部边缘的凤凰山,为一穹窿山地,一般海拔300米―600米,坡度25度―40度;位于市北部的高峰岭,为一列褶皱低山,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一般海拔250米―450米,坡度20度―40度。石山面积4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61%,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边缘和坛洛镇一带,分峰林石山和孤峰石山两大类,峰林石山海拔300米―400米,谷地海拔120米―160米;孤峰石山一般海拔200米―250米,平地海拔80米―100米。丘陵总面积279.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5.59%。台地多为第三系的侵蚀面,微切割,起伏和缓,海拔在120米以下,是低平的古剥蚀面,一般呈缓坡起伏而顶面齐平的地貌。
南宁市地形是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这个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北为高峰岭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西大明山东部山地)。形成了西起凤凰山,东至青秀山的长形河谷盆地。盆地中央成为各河流集中地点,右江从西北来,左江从西南来,良凤江从南来,心圩江从北来,组成向心水系。盆地的中部,即左、右江汇口处,南北两边丘陵靠近河岸,形成一天然的界线,把长形河谷、盆地分割成两个小盆地,一是以南宁市区为中心的邕江河谷盆地;二是以坛洛镇为中心的侵蚀――溶蚀盆地。
南宁市主要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较大的河流有郁江、右江、左江、红水河、武鸣河、八尺江等。
南宁市主要山峰有凤凰山、六怀山、高峰岭、狮子岭。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建晋兴郡,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历经1700年春秋变幻。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32年),更名邕州,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邕州路改名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得名始于此。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1950年1月,南宁建市,同年2月8日被确定为广西省会;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市成为首府。
朱槿花、扁桃树
【相关文章推荐】
南宁十大著名景点
南宁地理标志产品
南宁市十大名校排行榜
上一篇:官窑拍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