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是哪三公
三公是哪三公
古代的 “三公”,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解释:
(1)在秦朝,宰相李斯所创“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这三公是有实权的,可管理朝廷行政、军事、内务等。
(2)西周时期,类比三公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
(3)西汉时,设立了大司徒(丞相)、大司马(太尉)、大司空(御史大夫)。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唐、宋沿袭其官阶但已无实际职务。
(4)明、清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没有实权。
三公是指哪三公,三公是指什么
三公是指哪三公1、“三公”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解释和官位称呼,但都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2、西周时期,类似于三公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
3、西汉时期,三公分别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4、东汉时期,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
5、秦朝时期,指的是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6、明清时期,三公变成了太师、太傅、太保。
7、另外,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三公说的都是秦朝秦始皇时期在想李斯创建的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三公。
三公指的是哪三公1、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职设于秦,西汉时渐成定制。
2、西汉三公制演变分为三个阶段,西汉初期,以功臣为三公,丞相位尊权重;西汉中期,太尉易名大司马,横跨中外朝;西汉后期,大司马专朝,御史大夫禄秩同丞相,三公制日臻完备。
3、“三公”一词的出现始于商代。
4、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5、[1](P106)当时的三公只不过是商王临时委任的官职,也没有明确的分工。
6、他们作为商王的左辅右弼,协助商王处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镇压人民的反抗,共同构成商朝的权力中枢,其职责相当于商初的尹或后世的相。
7、其下的职官称为“百僚庶尹”或“殷正百辟”。
8、这里的“百僚”或“百辟”当然是虚指,言其设官之多。
9、他们分别负责政务、军事、宫廷事务等职,接受三公的领导,初步形成后代王朝中央政府的雏形。
三公是指什么1、三公是指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2、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3、太师[tài shī]中国古代官名
4、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
5、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
6、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晋、江左均随称“上公”;后魏称“三师”;后周又为“三公”;隋时依后魏称“三师”,唐依隋制亦称“三师”。
上一篇:sunlight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