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男性凝视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05-11 11:19:44编辑:运动君

男性凝视现象是男女差异和不平等的表现,是性别化凝视一直以来的主题。

凝视,预示了一种权力关系,其中凝视者为主体,被凝视者是客体。这种权力化的凝视有时甚至表现为极端的控制手段,与政治和国家的治理、惩戒制度联系起来。

“凝视”与其“话语权/知识权力”是分不开的。“凝视”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观看主体凭借着一种权力关系施加于被观看者(客体)的一种具体的行为,其中隐含着主体与客体、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同时,作为一种权力的“凝视”,不仅表现着权力,更生产着权力。

男权社会下,女性是被看的第二性,男性则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享受窥视愉悦,成为观看和凝视的第一性。许多理论家在探讨“凝视”问题时都指出,通常人们把“男性凝视”加以“自然化”,使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观看行为。

在中国传统的权力模式和分工模式中,女性都是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男性则坐拥名、利、权,用一种审视的自上而下的视角“凝视”女性。社会规范也把这种凝视与被凝视的关系定格和常态化,并发展出细致而繁多的“言语教诲”,限定了女性的视线和目光范围,同时鼓励男性的强势姿态。

根据女性主义理论表明,基于生理性别的社会文化习俗和传统观念的塑造,社会通过一整套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和文化习俗等,对男女提出差别化的角色期待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一旦女性出现某种“行为偏差”,便“自然地”被人们所“凝视”,对其形成由外而内的强压。

二十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在其著作《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规训与惩罚》中提出了“凝视”理论。

英国学者约翰·伯杰写于1972年的《观看的方式》一书提到,人们观看方式中“理想”的观赏者通常是男人,而女人的形象则是用来讨好男人的。

欧洲油画《苏珊娜与长老》。(同一绘画题材的多幅作品)

《呼兰河传》(萧红)中老胡家当着全村人的面,给小团圆媳妇洗澡。

《苏州河》(娄烨)设计了和牡丹长得一样的美美为马达所感动,认同并开始模仿马达叙述中的人物。

上一篇:蔡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