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马勒第五交响曲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3-10 06:23:42编辑:运动君

马勒第一交响曲的版本

DG 431 769-2 Mahler Symphony No.1 Claudio Abbado BPO 1CD 阿巴多 柏林爱乐乐团 现场录音DG 400 033-2 Mahler Symphony No.1 Claudio Abbado CSO 1CD 阿巴多 芝加哥交响乐团CBS 32DC886 Mahler Symphony No.1 Lorin Maazel WPO 1CD 马泽尔 维也纳爱乐乐团DECCA 417 701-2Mahler Symphony No.1Sir Georg Solti LSO 1CD 索尔蒂爵士 伦敦交响乐团PHILIPS 475 622-2Mahler Symphony No.1,2Bernard Haitink BPO 2CD 海廷克 柏林爱乐乐团SONY 88697 45369-2Mahler SymphoniesLeonard Bernstein NYPO 12CD 伯恩斯坦 纽约爱乐乐团DG 427 303-2 Mahler S1 Leonard Bernstein RCO 1989 live 1CD 伯恩斯坦 皇家音乐厅大会堂乐团 现场录音PHILIPS 470 872-2 Mahler Symphony No.1 Seiji Ozawa BSO 1CD 小泽征尔 波斯顿交响乐团EMI 764 287-2Mahler Symphony No.1Riccardo Muti PPO 1CD 穆蒂 费城交响乐团DG 459 610-2Mahler Symphony No.1Pierre Boulez CSO 1CD 布列兹 芝加哥交响乐团EMI 068 651-7 Mahler Symphony No.1 Klaus Tennstedt LPO 1CD滕斯泰特 伦敦爱乐乐团EMI 754 217-2 Mahler Symphony No.1 Klaus Tennstedt CSO 1990 1CD 滕斯泰特 芝加哥交响乐团 现场录音EMI 586 994-2 Mahler Symphony No.1 Zubin Mehta IPO 1989 1CD (5乐章版本) 祖宾梅塔 以色列爱乐乐团Mahler Symphony No.1 Zubin Mehta BPO 1989 1CD (5乐章版本) 祖宾梅塔 柏林爱乐乐团 2011年现场演出ORFEO C628 041B Bartok PC3 Sz119, Mahler S1 Annie Fischer Sir Georg Solti WPO 1964 2CD 索尔蒂爵士 维也纳爱乐乐团 现场录音 单声道其他版本1. 布鲁诺·瓦尔特1961年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Sony,SMK64447(2张)。这两张唱片上另有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的《第二交响曲》和《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2. 西诺波里1989年指挥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9228-2,《企鹅》评介三星。3. 殷巴尔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版,DENO,CD编号C37-7537。4. 马舒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Teldec, CD编号9031 74868-2(+马勒《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这首交响曲5个乐章的版本可选拉特尔1991年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版,EMI, CDC754647-2,《企鹅》仅评为两星。

马勒第五交响曲介绍

乐曲概述
  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作于1901至1902年,后来马勒又对总谱进行了多次修改。1904年10月18日在科隆的乔尔采尼希演奏会上由马勒指挥首演。同马勒此前所作的四部交响曲相比,第五交响曲重新确立了纯器乐创作的道路,作品中没有运用任何声乐因素。同时各个乐章间的联系更多地依靠音乐自身逻辑的发展,而不是音乐之外的标题因素。不过正如马勒所有的交响曲一样,内在的标题性内容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更加趋向于抽象化。马勒本人曾说:“我的音乐永远都是大自然的声音。”马勒是从浪漫主义的、诗意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的,萦绕于他脑际的是生命与死亡、大地与宇宙这些宏大而深沉的概念
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共5个乐章:   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升C小调,含有两个中段。指示为“以精确的步伐,严格地,像葬礼行列”。以小号表示送葬鼓号的开始,小提琴与大提琴奏出悲哀的主题,然后出现送葬的行列。加快速度后,指示为“热情而粗犷地”,进入降B小调的第一中段,在沉重的音响背景上,小号与小提琴作对位进行。长号奏出鼓号调,在第一段基础上发展得比第一段更激烈。而热情消退,又变成葬礼节奏后,到达A小调第二中段。在进入第二中段之前,独奏中提琴奏马勒自己的《亡儿之歇》中的《在这个世界上的喜悦之光》的旋律。第二中段只是以弦乐进一步宣泄悲哀,悲哀至极,便出现小号的送葬节奏,然后再趋于平静。著名音乐评论家劳伦斯·吉尔曼对这个乐章的解读是:“就像是令人心碎的失去理智的忧愁,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低音提琴和大管的持续低音之上,小号尖厉的音响表现天昏地暗般的悲伤。与弦乐半音进行的哀泣互为呼应,这一段音乐描写绝望之情,汹涌奔腾,前人的音乐中未有可与伦比者。”   第二乐章,A小调,“如暴风雨的激烈,并更加激烈”,奏鸣曲式。在低声部激烈的序奏后,小提琴表现有力而不稳定的第一主题,它的发展加入前乐章的中段动机。第二乐章减慢速度,随着第一乐章的送葬节奏,大提琴给予F小调处理。速度回到原速后,开始发展部。按序奏动机、第一乐章中段旋律、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顺序发展。第一主题变形后成为再现部,第二主题虽给予暗示,但不完全再现。最后边将第一主题作九度音程大跳.边轻轻地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D大调,指示为“强有力而不太快地”。由木管奏维也纳舞曲的快乐的主题,展开别致的发展后,到达降B大调第一中段,小提琴奏乡村气息的旋律,大提琴给予纠缠。   接着第一段以自由形态再现。第二中段减慢速度,由圆号作引导,各乐器层层发展。第一段三现后,铜管奏第一中段旋律,木管奏第二中段旋律,第二乐章第一主题加入,发展成高潮结束。   第四乐章,稍慢的慢板,三段体,只用竖琴与弦乐。以竖琴伴奏,第一小提琴奏出抒情主题,变成厚重的对位后进入中段,第一小提琴奏躁动不安的旋律。第三段回到F大调,是对第一段的简化。   第五乐章,回旋曲,D大调。圆号与小提琴奏暗示性的有延长记号的单音,转为快板后,管乐奏主题的断奏。接着变成游戏似的快板,圆号奏主题,其它乐器以赋格发展。大提琴奏巴赫风格的第一副主题,也作赋格发展,这一赋格乐段加入了小提琴所奏的优美新旋律。然后主要主题以小提琴开始,以赋格形态再现,接着再现第一副主题,加入了前面优美的动机,表现对位技巧、二重、三重赋格,进入结尾,铜管制造出强烈的对位高潮而结束。


《第五交响曲》的作者是谁?

《第五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创作背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 《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第五交响曲》的作者是谁?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该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作者介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又称什么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又称《F大调第八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93号作品,完成于1812年10月。作品于1814年2月27日在维也纳首演,同时演出的还有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该曲于之前两个月首演)和《威灵顿的胜利》。创作背景该作品主要创作于1812年夏天,至1813年12月完成。此时贝多芬刚刚完成其《第七交响曲》。由于维也纳的气候和卫生条件都比较差,贝多芬的健康状况又不尽良好,所以他在夏天一般都会搬出城住,也可以得以亲近自然。1812年他前往了波希米亚的温泉小镇特普利采,并在那里遇见了歌德(虽然这次见面二人有枘凿,但依然被传为佳话)。也是在此时,贝多芬对其“不朽的爱人”写了著名的信(此“爱人”之身份依然不明,但传闻甚多)。当时贝多芬的生活相当困窘,还就其弟弟约翰与其女管家的感情纠葛,与之发生了剧烈的争执。然而这部作品却听起来欢快自在,甚至有些复古的气息,亦可能是受暑期度假时良好回忆的影响。对乐曲的创作很快,只花了四个月。在林茨完成该作品后,他将它题献给莫里兹·弗莱斯伯爵,后者据说一直给予贝多芬以资助。

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有什么?

1,《英雄交响曲》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 "Eroica" Op.55,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2,《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Symphony No.4 in B flat major, Op.60)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这部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和他的乐队首演,演出地点是维也纳的利赫夫诺斯基宫。3,《c小调第五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4,《田园交响曲》F大调第六交响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5,《第七交响曲》《第七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是贝多芬于1812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全曲欢快、明亮、积极,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上一篇:余春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