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这首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有区别的。上片取景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但上片深婉中见含蓄,下片于广远中有蕴涵。王国维借用词中“昨夜”三句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虽与词作原意了不相涉,却和这三句意象特别虚涵,便于借题发挥分不开的。
宋词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评】
这首《蝶恋花》词风清丽婉转、情意深远,意境辽阔。作品深刻表现了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受到后世之人普遍的赞誉。
【作者】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婉约派词人。
【赏析】
这是一首悲伤离别的怀念之作,作者用浓淡相宜的笔墨、温婉动人的格调、严谨细致的章法,表达了深秋时节触景生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上片描写的是作者,清晨在圆中所见的景色。
“槛菊愁烟兰泣露”描写的是,秋天清晨的菊花和兰花。菊花上笼罩着一层凄美的烟雾,而兰花上的露珠,则好像是它哭泣的盈盈珠泪。
这样亦真亦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悲伤、迷离而又孤独的心境。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清晨的燕子,穿过帘幕飞出去了。这一句表面上描写燕子因罗幕轻寒而飞走了,实则是暗示了作者感情的写照。
接下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则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伤凄苦,作者责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其实是用月光的皎洁,反衬出自己的悲凉。
下片写登楼望远,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深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凛冽的西风,吹落绿树,为此时凄楚悲伤的气氛,平添出几分落寞与萧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明面上作者在写孤独地登上高楼,而“望尽天涯路”则表明作者眺望之远,然而仍看不见所思念之人。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作者想给思念之人,寄书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却不知寄往何处,因为他不知道。所思之人今在何方。
作者用无可奈何的问句作为结尾,言犹未尽,让人感到情长路更长之感。
这首词的下片,用西风、路远、山长、水阔的词句,使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寂的气氛,极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句为宋词中的名句,广为流传。
上一篇:darlingto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