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变池
衰变池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原理是?
通过放射性衰变,使得放射性废水中短半衰期的核素衰变掉,降低废水活度浓度。这个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含有大量短半衰期核素的废水。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处理废气。
其实核电厂的乏燃料水池就有类似的功能,不过处理对象是乏燃料,水有冷却和屏蔽的作用。通过衰变去除短半衰期的核素,当然,乏燃料这样堆放在水池里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一些锕系元素衰变成钚,从而可以提高钚回收效率。
高活度放射性废水与衰变池连接时应管道应使用什么材质
通过放射性衰变,使得放射性废水中短半衰期的核素衰变掉,降低废水活度浓度。这个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含有大量短半衰期核素的废水。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处理废气。其实核电厂的乏燃料水池就有类似的功能,不过处理对象是乏燃料,水有冷却和屏蔽的作用。通过衰变去除短半衰期的核素,当然,乏燃料这样堆放在水池里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一些锕系元素衰变成钚,从而可以提高钚回收效率。
放射性同位素发生衰变后最后能够全部衰变吗
肯定的,最终是所有原子核都衰变完成。
指数衰变规律在数学上的结果是不会等于0的,但是在物理上实际上情况是:当衰变到剩下最后一个原子核时,衰变的结果就是让最后一个原子核消失。
比如吃花生,刚开始有64颗,假设“吃掉”的半衰期是10分钟:
10分钟后,剩余32颗
20分钟后,剩余16颗
30分钟后,剩余8颗
40分钟后,剩余4颗
50分钟后,剩余2颗
60分钟后,剩余1颗
70分钟后,最后1颗被吃掉,“衰变”过程结束,不会剩下0.5颗。
这样好理解了吧?
医疗污水处理要求与标准
医疗废水也就是来自医院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需要特殊工艺处理的废水。医院产生的废水具有直接、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如果不经过消毒、灭活等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必会造成水、土壤的污染,易成为危害社会健康的一个“源头”、导致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因此,医疗废水应专业处理后才能排放。
1.在工作时佩戴N95等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及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及手套需要及时更换;
2.在记录当日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状况时要及时对使用的笔等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3.工作结束时要使用肥皂液、消毒液并用流动的水洗手;
4.有室内污水处理设施的工程应强通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紫外灯照射等方式强化消毒灭菌。
5.严格按照污水处理工序进行处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各项指标及工艺参数正常,必要时可将污水处理设施交与第三方运营;
6.对主要处理单元的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及更换,保证95%的设备完好率;
7.加强对医疗废水处理消毒环节的监督检查,严禁未经消毒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医疗废水排放。对隔离区要指导其对外排粪便和污水进行必要的杀菌消毒;(
8.每日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进行监测,确保医疗废水、污泥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传染病医疗机构、综合医疗机构中的相关要求;
9.低放射性废水应经衰变池处理;
10.洗相室废液应回收银,并对废液进行处理;
11.口腔科含汞废水应该进行除汞处理;
12.检验室废水应根据使用化学品的性质单独收集,单独处理;
13.含油废水应设置隔油池处理;
14. 一体化设备上面不要放置重物,不要行驶车辆,以防止出现坍塌危险。
15. 必须注意污水中不得有大块固体物质进入设备,以免堵塞管道与孔口及损坏水泵;进水口应设置格栅等过滤装置。
医疗废水的处理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所以在处理的过程中不但要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同时也要注意废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1、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2 、排入GB 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4、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执行一级标准(Ⅲ类水域: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5、排入GB3838Ⅵ、Ⅴ类水域执行二级标准(Ⅵ类水域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域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6、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1)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省级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3)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的排放方式有哪些污水的排放方式:1、当城市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采用合流制排出:2、当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时,根据中水的用水对象及所选用的原排水水质分质排出:3、当冷却废水量较大而需循环或重复使用时,宜将其设置成单独的管道系统。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基本控制项目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部分一类污染物和选择控制项目不分级。符合污水排放规定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什么是污水?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污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多为有机物和大量病原微生物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不锈钢管道壁厚与压力对照表
一般钢管的用钢是Q235,计算时取其抗拉许用强度为[σ]=215N/mm2(详《钢结构设计规范》3.4.1条,经换算,你会发现,1MPa=1N/mm2)
F(拉力)=P(压力)*荷载系数(详建筑结构荷载规范)*r(内半径)
σ=F/d(壁厚)
=P*1.4*r/d≤[σ]
当DN100的管子在0.6MPa内压时,其壁厚d应为:
d≥P*1.4*r/[σ]
=0.6*1.4*50(内半径,懒得查,就用公称直径的一半吧)/215
=0.2mm
这是纯从受内压力角度计算的,使用中当然要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壁厚要限最小值.
1.4是荷载系数,你可以理解为安全系数.所有东东的管都可以这样算,但许用应力要随材料变化而变化.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第5章
消毒技术5.1 医院污水常用消毒技术医院污水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氧化剂消毒(如臭氧、过氧乙酸)、辐射消毒(如紫外线、γ射线)。表5-1对常用的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表5-1 常用消毒方法比较5.2 液氯消毒系统液氯消毒是医院污水消毒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氯(Cl2)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具有持续消毒作用。氯消毒具有药剂易得,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的设备等优点。但氯气有毒,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氯气为受压的液化气体,一般用罐瓶、槽车、罐车、驳船等压力容器装运。液氯消毒系统主要是由贮氯钢瓶、加氯机、水射器、电磁阀、加氯管道及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等组成。5.2.1 氯瓶(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一次使用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2)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容积为40升的氯瓶:750g/h;500kg的氯瓶:3000g/h。5.2.2 加氯机医院污水采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并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氯气向污水中投加是经过加氯机水射器完成,水射器要求自来水有0.2MPa压力,在水射器内形成负压,将氯气吸入并混合,然后将氯水投加至加氯点。典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加氯方式有两种:虹吸式定比加氯和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1)当医院污水站内集水管道高于站外公共污水管或水体水位时(通常需要有600mm的高差),可采用虹吸式定比加氯消毒系统。(2)当污水需要提升才能排出站外,采用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消毒投加设备与提升泵同步运行,由集水池的水位控制污水泵自动启动,同时控制投药系统同步运行。5.2.3加氯系统管材(1)输送氯气的管道应使用紫铜管;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阀门采用塑料隔膜阀。(2)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3)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一定的支撑和坡度。5.2.4 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使用液氯消毒时应设液氯贮藏室和加氯间。(1)加氯间医院污水加氯间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加氯间主要放置加氯机等除氯瓶以外的加氯设备。加氯间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加氯间门向外开,使用防爆灯照明和其他防爆电机电器,设排风扇,换气次数按12次/小时设计。排风扇设在加氯间低处,并考虑室外环境,要远离人员活动场所。加氯间室内电气、管道、地面等应考虑防止氯气腐蚀。(2) 液氯贮藏室液氯贮藏室应尽量靠近投加地点。液氯贮藏室必须有吊装设备(使用40kg小瓶可不安装吊装设备)和磅秤。液氯贮藏室应设可容纳氯瓶的水池,水池应保持一定水位,一旦氯瓶泄漏,应迅速将氯瓶推到水池中。液氯贮藏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门要向外开,应设排风设备,通风口设在房间离地400mm处。照明使用防爆灯具,设置安全和氯气报警装置。5.2.5 适用范围1、液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医院及小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的规模较大(>1000床)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2、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5.2.6 运行管理1、严禁无加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2、液氯用槽车和钢瓶包装。氯包装量:瓶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5kg/L,槽车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0kg/L。3、在操作间或加氯间进口处应放置方便使用并有明显标志的工具箱、维修工具、药品及防毒面具等。4、氯瓶放置在磅秤或氯量显示仪上,小瓶应该竖放、大钢瓶则是卧放并固定,不得使其滚动。5、并联的氯瓶应设置备用瓶,通过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更换新氯瓶。6、氯瓶和加氯机要避开暖气、阳光和明火。为保证正常供氯,氯瓶间的室内温度应保持中温(15℃)。7、液氯运输、贮存等按GB11984执行。5.3 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具有高效氧化剂、消毒剂以及漂白剂的功能。作为强化氧化剂,它所氧化的产物中无有机氯化物;作为消毒剂,它具有广谱性的消毒效果。二氧化氯必须现场制备。现场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法和电解法。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氯酸钠、亚氯酸钠、次氯酸钠和盐酸等为原料,经反应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气体,再经水射器混合形成二氧化氯水溶液,然后投加到被消毒的污水中进入消毒接触池消毒。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通过电解产生二氧化氯、氯气、过氧化氢、臭氧的混合气体,用于消毒。混合气体的协同作用,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其消毒效果远强于任何单一的消毒剂。5.3.1 工程设计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1)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设计和发生器选型应根据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确定,并考虑备用。(2)因原料为强氧化性或强酸化学品,储存间必须考虑分开安全储放;储存量为10~30天的用量。(3)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应小于0.4%,其投加量应与污水定比或用余氯量自动控制。(4)应设计二氧化氯监测报警和通风设备。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1)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主要由电解槽、电源、水泵和水射器组成。电解槽使用6V或12V两种直流电源。(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的溶盐装置一般与发生器一体化,但因二氧花氯为混合消毒气体,为了能定比投氯,必须设置溶液箱。(3)二氧化氯是由水射器带出并溶于水的,所以设备间必须有足够的压力自来水,如水压不够0.2MPa,需加设管道泵。(4)应注意设备排氢管的设计,及时排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5.3.2 适用范围1、二氧化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2、由于二氧化氯在空气中和水中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因此该法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3、化学法适用于规模>500床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二氧化氯消毒。5.3.3 运行管理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3、投加量根据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5.4 次氯酸钠消毒次氯酸钠消毒是利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或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利用其溶解后产生的次氯酸对水中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污水进行消毒。1、次氯酸钠发生器利用电解食盐水(或海水)制取次氯酸钠水溶液。这种发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电耗低、耗盐量小,生产的次氯酸钠可达10~12% (有效氯含量)。其缺点是在电极表面易形成钙镁等沉积物,需要经常清洗电极。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为10%~12%,次氯酸钠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与氯气相同的特殊气味。2、漂白粉及漂粉精消毒漂白粉(Ca(OCL)2)为白色粉末状,具有强烈气味,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能使大部分有机色彩氧化褪色或漂白。漂粉精是较纯的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65%~70%,是一种较稳定的氯化剂,密封良好时能长期保存(1年左右)。 漂粉精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可以直接使用粉剂投加到医院污水中,既可用于干式投加法,也可以将漂粉精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投加到污水中,称湿式投加。还有一种方法是漂粉精制成片剂用消毒机投加。5.4.1 工程设计1、配套建筑物及设备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的污水处理站应根据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型号及其附属设备要求进行布置。一般要求需要有专用的盐液制备间和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盐液制备间与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宜分为两个房间。2、主要工艺参数(1)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级别计算投氯量,按投氯量选择次氯酸钠发生器型号及台数,然后计算用盐量、贮盐量。(2)污水量按最高日污水量计算,盐水池按12~24h设计。(3)次氯酸钠溶液贮槽按8~16h设计。3、次氯酸钠的投配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贮存在贮槽内,可采用虹吸式自动投加或与污水泵连动投加,将溶液通过投加管、电磁阀、流量计将溶液投加到污水池或污水管中。4、漂精粉的投加(1)漂精粉的湿式投加系统需设置溶药槽和投配槽。(2)溶药槽和投配槽一般用塑料制成,溶药槽需设有搅拌器,一般设置2个,投配槽可设1个,沉渣排入下水道,溶药槽和投配槽大小按处理污水量和投药量计算确定。5.4.2 适用范围1、次氯酸钠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2、漂粉精、漂白粉适用于规模10s。2、紫外线消毒系统可采用明渠型或封闭型。相对而言,明渠型比封闭型更容易监测和维护,对水流阻力也小。3、紫外系统内还应包括清洗设施。医院污水应采用设置自动清洗装置。4、紫外系统用于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气体消毒时,采用循环式紫外空气消毒装置。5、紫外灯管应专业回收。5.8.2 适用范围1、出水悬浮物浓度小于10mg/L的污水处理系统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2、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如排入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水域时,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5.8.3 运行管理1、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并注意眼睛的防护,以免引起损伤。2、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进行测定。3、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凡低于70 uw/cm2者应及时更换灯管。4、紫外线消毒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5、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第6章
污泥、废气处理6.1 医院污泥处理 6.1.1 污泥的分类和泥量1、污泥根据工艺分为化粪池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化学(混凝)沉淀污泥、消化污泥等。2、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泥量与原水的悬浮固体及处理工艺有关。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产生的污泥量如表6-1所示。表6-1 污泥量平均值3、化粪池污泥来自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粪便,污泥量取决于化粪池的清掏周期和每人每日的粪便量。每人每日的粪便量约为150g。4、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粪池或处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应监测其放射性达标方可处置。6.1.2 医院污泥处理工艺流程污泥处理工艺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脱水为主。水处理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消毒池内,投加石灰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若污泥量很小,则消毒污泥可排入化粪池进行贮存;污泥量大,则消毒污泥需经脱水后封装外运,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6.1.3 污泥消毒1、污泥首先在消毒池或储泥池中进行消毒,消毒池或储泥池池容不小于处理系统24h产泥量,但不宜小于1m3。储泥池内需采取搅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药消毒。2、每天湿污泥产量小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排入化粪池,此时化粪池的容积应考虑到此部分的污泥量。每天湿污泥产量大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进行脱水。3、污泥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可以通过化学消毒的方式实现。化学消毒法常使用石灰和漂白粉。(1)石灰投量每升污泥约为15g,使污泥pH达11-12,充分搅拌均匀后保持接触30-60min,并存放7天以上。(2)漂白粉投加量约为泥量的10-15%。(3)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紫外线辐照消毒。6.1.4 污泥脱水1、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脱水过程必须考虑密封和气体处理。2、污泥脱水宜采用离心脱水机。离心分离前的污泥调质一般采用有机或无机药剂进行化学调质。3、脱水后的污泥应密闭封装、运输。6.1.5 污泥的最终处置污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危险废物分类,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必须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集中(焚烧)处置。6.2 废气处理工艺路线选择6.2.1 工艺流程1、为防病毒从医院水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病毒的二次传播污染,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2、组织气体进入管道定向流动到能阻截、过滤吸附、辐照或杀死病毒、细菌的设备中,经过有效处理后再排入大气。3、废气处理可采用臭氧、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紫外线、高压电场、过滤吸附和光催化消毒处理对空气传播类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6.2.2 设计要点1、按局部通风设计原则,针对有害气体散发状况,优先考虑密闭罩。2、对于格栅口和污泥的清除处,由于操作需要,可以采取敞口罩。3、通风机选用离心式,排气高度15m。4、通风机流量和压头需要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要求选取,对于使用氧化型消毒剂的情况,通风机和管材应考虑防腐。
上一篇:幸运先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