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怒批充电宝
王思聪如何怒批共享充电宝?
投资街电据界面新闻消息,主营美妆电商的聚美优品以总额3亿元人民币现金投资移动电源租赁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陈欧将出任街电的董事长,聚美优品将占街电科技约60%的股份。思聪怒批对于共享充电宝创业,贵为万达公子的王思聪显然不太看好,其在朋友圈怒批共享充电宝创业的不切实际性: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贴为证。陈欧回应对于该言论,刚出任深圳街电公司董事长的陈欧显然也有别的看法,他表示: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虽然明面上没有“撕破脸”,但是陈欧在评论区显然没有那么绅士,直接表示“求直播平台赞助,另外有人赞助翔的吗?”,似乎对于王思聪的回应不太满意。至于王思聪和陈欧谁的猜测会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王思聪点评的“共享充电宝”如今怎样了?
您说的应该是街电吧。
当初陈欧3亿投资街电,校长微博回应:如果能火就吃翔!结果是,街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不温不火,并且持续亏损,同时惹上了专利官司。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单专利问题就让陈欧额外又花了1亿。
但是,根据去年聚美发布的财报来看,聚美集团投资并控股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自2018年5月起已连续3个月实现规模化盈利,峰值订单突破180万每天。2018年3月,街电的用户总数达到6000万,街电的支付宝小程序累积用户就已超过5000万。至于去年整体盈利状况如何,还要等待聚美新的财报。
虽然街电开始盈利了,但是我个人觉得,现在还不能说校长输了,因为这只是刚开始盈利而已,相较之前的亏损,这点盈利还远远不够看。而且共享充电宝业务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非常依赖目前的电池技术的止步不前!假如手机电池技术有革命性的突破,续航大大提升的话,共享充电宝将直接被宣告淘汰。
共享充电宝不是一个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王思聪说的是对的,虽然目前我们零零星星看到有些公共场所有这种设备,但是很难持续,更别说盈利了。
确实大家有这种场景化需求,比如一些固定场所,比如就餐的时候,候车的时候,手机没电了,扫码付款,用共享充电宝充电。
上木木说,让懂品牌的人先富起来!关注并私信我,获得一个品牌问题咨询机会!
“街电”应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了,我自己也曾经用过。
共享产品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征中的大部分:
1)使用频率并不是太高,但是需求广泛;使用频率如果高的话,每个人都会自己购买,正如没有共享手机一样,但是如果需求不足,就会造成边际成本过高;
2)单价不那么贵,也不太便宜(非必须)
单价如果很便宜的话,那么人们就会倾向于自己购买,但是单价如果太贵的话,又容易遭到损失,维护成本高,可能遭到盗窃,无法大面积铺开等;
3)存储或移动不方便;
如果单价很便宜,也有可能会因为存储和移动不方面导致不愿意购买。
4)非一次性产品,耐磨损;
5)使用体验不具备个体独立性;
我们对照一下,充电宝基本上具备了上述的大多数条件,所以目前还能玩得转;
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需求是变动的。一方面充电宝本身价格并不高,每一个人都买得起,同时目前各种插电的地方到处都是,如果只是带一个插头,会简单的多。同时,电池技术的发展也会对这个产品造成很大影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充电速度慢 ,这也是这种充电宝的一个非常大的弊端。比方说现代手机大部分都能够支持一天一充,充电宝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些都是共享充电宝的不确定因素。
共享经济就不要搞了
我只用过一次这玩意,体验非常不好,是在电影院门口等开演,手机没电了,看到柜台有一个,于是去租用,首先借用的时候,借了3次才找到一个能用的,充电效率一般。最坑的是去归还的时候,居然上面已经插满了充电宝,没法归还,问了服务员,说让我去隔壁街的一个健身房去归还,我就日了狗了……最后打电话给客服,一通折腾,终于还上了,电影都已经开播了20分钟了,老实说,还没有高铁站候车室那种固定式的方便
其实利润还是很高的,2块钱一小时不痛不痒 一顿饭2 3个小时, 一次 4块钱, 这种垃圾充电宝成本最多也就20了。 一本万利。
对我而言,出门不要带包了,反正哪里都能借充电宝 一次几块钱也没什么感觉。 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就是因为手机没电才要充电的,结果它要我必须手机扫码,这不是抄蛋吗?
短期看不错,过三五年如果不能转型留住用户,跟前几年的免费wifi一样很快被淘汰。
用过好几次,都是关键时刻。说实在只有关键时刻充上了电那才印象深刻。
有次去洗车打腊 手机没电了试用那玩意根本充不进电 想还也折腾半天 还是借用店里小哥的私人充电线才给冲上了 以后就对那玩意无好感了
陈欧败光120亿后,靠共享充电宝重回巅峰,他是如何赌赢王思聪?
陈欧的眼光很好,知道市场缺少什么,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人都需要用的工具,但是这种电子产品耗电很快,走,在大街上跟朋友逛街,或者在公园玩耍的时候又不能给手机充电,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充电宝了。不得不说陈欧的眼光确实很独到,虽然说现在聚美优品垮了,但是陈欧对于市场的把控力是非常高的,也难怪他能在摆光120个亿之后东山再起。大家一定听说过陈欧的这句名言,也就是我为自己代言,在两三年前这句话是非常火爆的,很多人都在调侃这句话,那时候聚美优品的粉丝有很多,因为每个女人对于自己的容貌都很关注,聚美优品是买化妆品和护肤品的,然后来却陷入了卖假货风波,人们当时就对这个产品有没有兴趣了,去这里买东西还不如在淘宝上买。陈欧也从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变成老人们鄙夷的卖假货老板,虽然说后来他也尝试着做过很多转型的产品,但是一直都没有成功,有一段时间在微博上老发微博,甚至还带过面膜。后来陈欧就不局限于化妆品这一块儿了,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于是他想到了共享充电宝。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产品,连王思聪都吐槽这个产品有人掏钱真的是闻所未闻,然而陈欧这一口气投资了五个亿,后来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靠着共享充电宝已经翻身了。
共享充电宝逆袭,为什么说王思聪沉默无言,陈欧出了口恶气?
2017年5月4日,在陈欧宣布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融资后,王思聪在朋友圈立贴:“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两年后,共享充电宝却活得很好,2019年3月,街电COO何顺对《晚点LatePost》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头部玩家已基本实现盈利。9月,在一片涨价声中,共享充电宝行业再次受到关注。多家媒体报道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共享充电宝已涨价到3-4元/小时,微博上网友吐槽遇到了8元/小时甚至12元/小时的共享充电宝。这还不算夸张。前段时间我去广州一家医院发现,一个不知名共享充电宝单价已高达4元/15分钟,算下来,一小时单价已在16元。而且该共享充电宝采取固定式设计,你只能站在立桩旁边充电,还得看着屏幕上的轮播广告。我当时心里就吐槽,这TM简直就是抢钱。现在看来,原来不只是这家医2017年,王思聪不看好共享充电宝时,正是共享单车补贴大战最疯狂的时候,当时,不论是ofo还是摩拜单车都处于高光时刻。2017博鳌亚洲论坛上,ofo创始人戴威成最年轻企业家,意气风发的他,在当时立下了一个FLAG:2020年将不会有人再买自行车。6月,马化腾和朱啸虎在朋友圈争论的话题是摩拜和ofo谁是第一以及谁的商业模式更好,当时,共享单车是互联网行业最热赛道。到了年底,情况急转直下,ofo与摩拜单车资金告急,押金难退等问题纷至沓来。2018年4月摩拜被美团收购算是找到下家,不那么幸运的ofo走上艰难的自救道路。院,移动充电都跟猪肉一样,曾经是看似日常的消费,却在一夜之间变得奢侈。尽管今天共享单车市场还有青桔、哈啰等玩家在混战,但行业整体在煎熬,残局难下。共享单车当年可是资本心头好,现象级赛道,阿里腾讯两大巨头重注,多个玩家喊出了成长为百亿美元公司目标,今天市场却略显尴尬,行业都在迷茫,整体趋于理性
一开始被王思聪嘲讽的共享充电宝,是怎么成为共享经济的典范的?
今年以来,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轮番涨价。据了解,共享充电宝去年租用价格普遍为1至2元/小时,今年普遍涨价至3元/小时以上,甚至有部分共享充电宝租用价格达到8元/小时。网友纷纷表示,租用一次的价格都可以购买一个充电宝了。而在涨价背后,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前三家企业街电、小电、来电,均在去年实现了盈利,是目前唯一盈利的共享经济模式,与还处于亏损状态的共享单车形成鲜明对比。在聚美优品财报中,街电去年营收超8亿,营业利润约为3700万。更有意思的是,在17年,共享充电宝融资刚刚兴起之时,王思聪与陈欧定下了轰动一时的“吃翔赌局”。王思聪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而目前,陈欧毫无疑问的赢下来了这个赌局。用过共享充电宝,也看好共享经济的未来,共享充电宝很方便,一两块钱看似比家里充电贵多了,但实际上紧急时刻这一两块钱带来的价值是远远大于花费的,共享经济最大的意义就是解决社会的痛点,举个例子,如果想上厕所憋急了,就是5块10块你也恨不得马上出现一个公共厕所,手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也就造就了手机没电这一痛点,共享充电宝也基本不影响某些传统既得利益,所以能成功。充电宝这些头部玩家能盈利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1)充电宝其实没啥含金量,成本极低,和单车几百块的成本不可同日而语。2)应急需求,对价格不是很敏感。3)还有部分没还甚至超过时间以后想着不还算了。4)不知道是如何计算的财务,没仔细看过不好说,有没有考虑折价等因素。依然不是特别看好:1)对充电宝的体验其实一半一半。2)手机大电池也是趋势。3)充电宝的进化相当于电子产品的进化和迭代会很快共享充电宝的成功有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目前手机在个人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手机除了传统的接听电话的功能外,还是支付、社交、网购、等多重功能。与此同时给手机充电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共享充电宝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实现突围,所以说,共享充电宝还是有成功的逻辑基础的。理由有三:一是充电需求本身就是刚需高频,除了在家里/办公场所等固定场所之外,其他的移动情况、应急情况等充电都要使用充电宝,加上智能手机电量基本很难完整支撑一天的电量,充电宝本身确实存在非常大的需求量,市场既在、用户成熟、需求量大;第二,充电宝本身重量重、体积也不小,又不像化妆包或者钱包一样有一定的个性化空间和身份标识作用,实用性更加明显,所以被共享的可能性更大;第三,充电宝本身比单车等更容易管理和品控,被破坏、电池使用情况等更容易被检测。而段子里的所谓的共享雨伞你,就很难好破坏检测。基于以上三点,个人认为共享充电宝市场够大、需求够强烈,足够支撑起更大的流量入口。另外一点也很重要:社会信用基础建设完善,让“免押金”成为可能,大家都觉得必须要有押金,而押金会成为用户使用的障碍。但是随着支付宝信用体系的导入,解决了大部分用户的押金问题……
惹王思聪陈欧互怼的共享充电宝到底能不能红
思聪撂狠话,陈欧砸三亿,惹两人互怼的共享充电宝到底能不能红?2017-05-09 13:48近期的微博热搜里出现了一个特别—王思聪怒批共享充电宝,其后有好事的网友扒出了思聪今天凌晨的朋友圈,这位专注网红100年的富二代写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直接把此话题推向了高潮。然而吃瓜群众这波热闹还没看完,昨天刚刚宣布对街电科技(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投入3亿元的陈欧,也是搞事不嫌事大,直接在微博怼到:不行我们就算做公益了。陈欧的回复明面上看似给自己留面,但是这条微博下面却是很不客气的挑衅:求直播平台赞助,另外有人赞助翔吗?嚣张遇嚣张,那么惹得最是不怕事的有钱大佬互怼的共享充电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前景又是如何呢?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以共享充电宝创业的公司就有十余家。这次惹得两人互怼的街电科技,陈欧一次性的注资3亿元,并且出任了其CEO。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互联网圈的商业混战,不如说是资本混战。什么是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宝是指企业提供的充电租赁设备,用户支付一定费用获得其使用权。现在市面上存在的共享充电宝主要是以下三种模式。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此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主攻大场景,代表为来电科技。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固定模式下的移动共享此模式的代表为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一个没那么大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此模式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看好派:共享充电宝必然是市场绝对的刚需看好共享充电宝当然是此项目投资、发起人们。从小电的创始人唐永波采访,我们可以窥见一斑。15年6月,我从阿里出来,我的上一个创业项目叫空格,做的是技能共享,我们知道58其实一直在做这种长尾的服务,所以我也会经常的去和姚劲波、杨浩涌他们去交流,去年8月的时候,我约了一个58同城投资部的人来杭州聊项目,可能头天晚上手机没充上电,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电量只剩20%,到火车站要碰头的时候手机就没电了,你说多急?当时我就觉得出门在外手机充电是个刚需。后来我们就在深圳找了几家关系很好的餐厅做测试,做了几个比较粗糙的桌面充电宝出来,看会不会有人去用,我们还在产品上贴了二维码,看人们愿不愿意为它付费,后来我们发现,人们不仅会用,也有付费意愿,这个时候我们又花了20多万请人做了需求调研,加上自己焊了三四十台产品去北京和杭州的各个不同的场景做测试,测完一轮我们才算是心里有底。从想法创意到实施测试,再有资本注入,根本没费多少时间,除了如今开放创意环境,这门生意背后的成功逻辑也是理所当然,中国目前有8亿只能用户,智能手机耗电耗电又极快,共享充电宝可以说是个“强刚需”。拆台派:共享充电宝或许只是蒙了一层共享的遮羞布罢了共享经济的火热很容易让人想起雷军的一句著名的鸡汤:如果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共享经济的火热,都让人产生摇摇欲坠的感觉。而共享充电宝出手更是远超于其他“共享家族”,一融资就是上亿的资本。资本重金加持的背后,外界不看好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首先通过线下缴纳押金,租赁充电宝并不是一笔新的有爆点的生意。以三种现存模式来说,首先是移动式共享,投放的密集性、跨地域损耗都是问题,况且很多火车站已经开放了完全免费的充电设备。而且如果出远门的话,多数人还是不太介意在包里装一个充电宝的。如果是第二种场景,从固定场景下共享,这更没什么吸引性,现在多数的场所都有免费的充电服务,而且普通人群也没有到了非得时刻拿着手机的程度。充电需求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紧迫。第三种场景,固定场景固定分享,以大型的商超为例,很多大商超为了留存客源,都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如果别人不要钱,你要钱,这门生意不做也罢。最后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智能手机的厂商都牟足了劲,想要在增加续航的时间,那么在技术驱动下,充电宝存不存在还是问题,别说是共享充电宝。即便是单纯对于充电宝来说,未来充电宝是否轻薄方便,根本不用“共享”了呢?当然在如今的互联网大潮下,万事都有可能,到底是思聪吃翔,还是陈欧吃香,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给予答案。
他3年败光120亿,花3亿买项目遭王思聪质疑,如今怎样?
“一个人如果bai从肯定开始,他必然会以疑问而告终;但是,他如果甘愿从疑问开始,他将以肯定而告结束”。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不可能没有一点磋磨,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质疑,就像当初的马云创业的时候,多少人质疑他的天马行空,甚至多次嘲讽,可他一心一意只信自己坚持到底,用实力打脸众人。然而,有个跟马云爸爸很类似的企业家,他就是陈欧,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他很陌生,不知道是哪个犄角旮旯蹦出来的人物。那么,提起“聚美优品”四个字是不是很熟悉呢?而“聚美优品”就是由陈欧创立的。虽说“聚美优品”现在因为假货盛行,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而遭到封闭最后破产,但它当时无疑是电商界一匹自由驰骋的黑马。那时互联网虽然刚刚提上日程,但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开始逐渐占领人们的整个生活区域,电商平台和网络购物在马云爸爸的带领下也盛行开来,那时候最多的就是各种电商。但电商那么多,各有各的特点,竞争可谓是十分激烈,“聚美优品”则迅速创新,目标很明确,就是针对全国女性而创立,主要卖的就是各种化妆品以及女性用品。这是第一家以“化妆品团购”为模式的营销理念,很快就受到了万千女性的青睐,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并没有钱请明星代言,身为创立人的陈欧只好亲自上场。在广告播出后,里面的一句“我为自己代言”迅速获取了网友的芳心,也让“聚美优品”彻底打开了知名度。不仅如此,身为CEO的陈欧还成为了盛极一时的网红,粉丝一夜暴涨4000万,一条日常微博就有上万条的评论,只要他出马,随便一个商品就能卖到售罄,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影响力啊!短短一年时间,陈欧身家疯涨,“聚美优品”也打开了国外市场,之后在纽交所上市后市值高达57.8亿美元,把所有的电商都压得喘不过气来。或许是发展太顺利,或许是成名太快,平台的上市让陈欧开始松懈了,他不再注重产品的质量,只看重交易结果,最终的结果就是多名女性网友脸部过敏几乎毁容,她们开始找客服理论,结果只是石沉大海。尽管自己的平台被投诉,可已经飘了的陈欧并没有放在心上,依旧按照以往的运行轨迹行事,没过多久,大批的女性客户联手投诉,这才让陈欧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然而真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在社交平台上,国际化妆大牌兰蔻、娇兰等一力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跟“聚美优品”有过合作。不论是真是假,“聚美优品”被投诉并宣告破产是不争的事实,陈欧这个盛极一时的年轻领导人也自此跌落神坛。三年期间,从“小门小户”到“电商大佬”再到“宣告破产”,陈欧的120亿资产打了水漂,还背上了巨额债务。但陈欧并没有就此低头,他总结了自己以往的错误,知道自己太过好高骛远从而失去了自己本来的优势。商业灵敏度很高的他迅速看到了商机,现在行业发展太快,有了很多共享产品,比如说共享单车等。一次,陈欧看着手里没电的手机,他灵光乍现,单车可以共享,那么充电宝为什么不可以呢?而且有了共享充电宝,会给大家带来很多便利。说干就干,他立刻筹资了3亿去投资这个项目,这件事让王思聪知道了,王思聪就在社交平台上对其公然讽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就吃翔,立贴为证”。陈欧迅速做出了回复,表示自己不会轻言放弃,希望他不要因为私人情绪而阻止自己的项目入驻万达。如今,共享充电宝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物件,不论是游乐场、电影院、KTV、车站、商场都有共享充电宝的身影,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不要轻易断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毕竟未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你做不成的事情别人也一定不会成功呢?
上一篇:李天金为马云挡子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