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
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更换片头的目的是什么?
《新闻联播》节目自1978年开播至今,已经过去42个年头。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直播。节目以政治、经济、等方面新闻为主。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渠道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新闻联播》开播42年以来始终坚“稳中求进”的节目基调,节目的风格和定位始终如一,节目中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会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7月18日,有着40多年历史的《新闻联播》全新改版,更换为N01演播室,正式迈向高清化之路。这也是17年来联播改版首次更换演播室,新闻联播的背景随之更换,片头也有所改动。熟悉的BGM过后,却是新的暖暖的色调……地球更立体、颜色更温暖……与央视综合频道7月17日19时播出的《新闻联播》对比,18日同时段播出的《新闻联播》片头画面宽高比已由4:3改为16:9,并且画面显示“高清”字样。自2002年4月15日起使用十八年之久的标志性片头由此全新亮相。在开场动画和背景动态整体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对字体、图像、颜色等进行微调,主视觉保留世界地球和星空背景不变,但基本底色更接近蓝绿色。传统4:3标清构图存在一定的画框取景限制,尤其是在使用大全景等交代环境氛围时,往往会造成场景切割、镜头语言要素不全的缺憾。在启用16:9之前,也有很多观众感慨看4:3画幅的新闻,家里的电视屏幕会多出“黑边”。因此,采用16:9高清构图是目前世界主流电视媒体的大势所趋。通过改变片头节目形态、镜面包装和视觉效果进一步提升。至此,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的所有节目均已实现全高清制播。
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是怎么回事?
7月18日,开播42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牌节目《新闻联播》重磅改版。自2002年4月15日起使用十八年之久的标志性片头也全新亮相。与此同时,《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和《焦点访谈》等节目,也同步改版升级,节目全部采用16:9全高清制播系统,节目形态、镜面包装和视觉效果进一步提升。至此,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的所有节目均已实现全高清制播;另据中数传媒官方消息,CCTV-13新闻频道也将于2020年7月19日零时起上星加密传输。扩展资料《新闻联播》简介《新闻联播》节目自1978年开播至今,已经过去42个年头。据央视网介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1988年3月15日起,《新闻联播》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该乐曲一直延续至今。初步统计,《新闻联播》一共经历过8次片头的更迭,7月18日的改版是该节目的第9版片头。参考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
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什么时候换的?
《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于7月18日起重磅改版,首次启用全新的16:9高清片头,首次全流程实现时政新闻的16:9高清制播。据报道,作为2011年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改版升级,《新闻联播》在整体节目氛围和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全流程、全要素的制播高清化。改版后的《新闻联播》新片头,在整体开场动画和背景动态不变的基础上,对字体、图像、颜色等进行微调,主视觉保留世界地球和星空背景不变,但基本底色由蓝色为主变为蓝绿色。扩展资料:《新闻联播》简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58年9月2日19:00,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日19:00播出,各省级卫视频道和部分地方台进行转播,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参考资料来源:中华网-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换成什么样?
新闻联播背景是什么?
晚间新闻联播的背景是演播后台工作室,主要是能让大家看到制作这个的全部过程看到工作人员的艰辛让大家看到更透彻的一面!《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潘涛、宝晓峰、严於信、郑丽担任主播。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节目背景:1958年9月2日19:00,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1970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在合肥、太原与成都分别开会,寻求如何加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飞行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
新闻联播背景是什么?
新闻联播背景是蓝色的。《新闻联播》是播放全球的新闻,所以它的背景采用地球的颜色,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5%都是水,从高空俯视地球上面的水是蓝色的,所以《新闻联播》的背景是蓝色的。蓝色代表开放、包容,绿色代表和平、希望,红色代表吉祥、激情。《新闻联播》采用蓝色作为背景色,正好符合中国一直以来的发展观念这也就不奇怪了。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相比,都没有蓝色光线柔和,如果采用色彩比较刺激的光线,不仅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不适应,电视机前的观众观感也不好,所以《新闻联播》采用蓝色的光线。新闻联播的推出《新闻联播》 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潘涛、宝晓峰、严於信、郑丽担任主播。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节目于1978年1月1日起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003年5月1日,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试播,该节目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频道和部分地方台进行转播,每期为30分钟(有时可能会延长)。
新闻联播换背景了,背景换成了什么样的?
新闻联播背景换成全新的三维立体动画。7月18日,《新闻联播》更换了新片头和新演播室,此次联播节目改版,重在进行“全高清新闻制播”升级。与7月17日播出的《新闻联播》对比,18日播出的《新闻联播》片头画面宽高比已由4:3改为16:9,并且画面显示“高清”字样。与此同时,《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和《焦点访谈》等节目,也同步改版升级,节目全部采用16:9全高清制播系统,节目形态、镜面包装和视觉效果进一步提升。扩展资料《新闻联播》经历过9次片头更迭:1982年9月1日,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由此开始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渠道的重要地位。1988年3月15日起,《新闻联播》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该乐曲一直延续至今。初步统计,《新闻联播》一共经历过8次片头的更迭,7月18日的改版是该节目的第9版片头。
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其中有哪些变化?
《新闻联播》节目自1978年开播至今,已经过去42个年头。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直播。节目以政治、经济、等方面新闻为主。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渠道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新闻联播》开播42年以来始终坚“稳中求进”的节目基调,节目的风格和定位始终如一,节目中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会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7月18日,有着40多年历史的《新闻联播》全新改版,更换为N01演播室,正式迈向高清化之路。这也是17年来联播改版首次更换演播室,新闻联播的背景随之更换,片头也有所改动。熟悉的BGM过后,却是新的暖暖的色调……地球更立体、颜色更温暖……与央视综合频道7月17日19时播出的《新闻联播》对比,18日同时段播出的《新闻联播》片头画面宽高比已由4:3改为16:9,并且画面显示“高清”字样。自2002年4月15日起使用十八年之久的标志性片头由此全新亮相。在开场动画和背景动态整体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对字体、图像、颜色等进行微调,主视觉保留世界地球和星空背景不变,但基本底色更接近蓝绿色。传统4:3标清构图存在一定的画框取景限制,尤其是在使用大全景等交代环境氛围时,往往会造成场景切割、镜头语言要素不全的缺憾。在启用16:9之前,也有很多观众感慨看4:3画幅的新闻,家里的电视屏幕会多出“黑边”。因此,采用16:9高清构图是目前世界主流电视媒体的大势所趋。通过改变片头节目形态、镜面包装和视觉效果进一步提升。至此,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的所有节目均已实现全高清制播。
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你更喜欢哪一版的?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又一次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新闻联播的片头曾经历了九次改版,此次新片头经过全新改版,让人感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画质,新片头启用了16:9的高清片头,也增加了一些细节,片头保留了经典的片头曲。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这个新版的片头,因为新片头画质是高清版的,看着很舒服,色彩饱和度也提高了,其中添加的一些细节也都为这个新片头加分。1、新片头的画质比老片头高。对比之前新闻联播的片头,此次新片头采用全高清画质,画面看着更加清晰,色彩的配合也很好,片头的地球变得更加真实了,给人的整体观看感受就很好。2、新片头增加了很多细节。在字体方面,新片头中的拼音“XINWEN LIANBO”增加了蓝色的描边,而且看起来字体更加的透明和有质感。同时画面中的背景地球还增加了向外发射的波浪,地球外面还有一层大光圈,应该也是大有寓意的,主持人背后的演播室也是跟以前有所区别。此次不仅有新闻联播片头的改版,新闻联播后的焦点访谈和天气预报等节目,也同步改版升级,都采用了16:9的全高清画质,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效果。新闻联播自1978年开播已经过去了42个年头,这个节目已经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在信息多样化的今天,我们看新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新闻联播,它是重要消息发布的首要地点。这次片头改版是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全面升级节目,采用高清画质,以求给观众更好的观看体验。
新闻联播屡上热搜,康辉的哪些金句最给力?
太多了,最喜欢的一句就是,中国一定不能够被人看低。《新闻联播》不断上热搜,主要是因为《新闻联播》中的“国际锐评”这个片段简直不要太好看了。“国际锐评”是在2019年5月的时候,正式开设的,这个节目从一开始开设,就是由康辉主持的。而这个“国际锐评”之所以能够上热搜,原因就是在这个节目里面,康辉一直爆金句。比如“令人喷饭”,讽刺美国“怨妇心态”,“满嘴跑火车”、“羡慕嫉妒恨”等等词汇,真的是太时髦了。很多网友都问康辉在主播的时候,用这些词语说美国,爽不爽。不过康辉表示自己直播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些,但是自己知道,中国一定不能够被人看低。不仅如此,还有人觉得现在的新闻联播已经不是以前的新闻联播了,对于这个问题,康辉也表示新闻联播永远都是以前的那个新闻联播,该高大上就绝不会低姿态,还接地气也绝不端架子。很多网友都表示现在的新闻联播真的是太给力了。不仅如此,很多网友甚至调侃,终于知道了“怼”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了。“怼”这个字大多数人在平时都是读三声,但是其实这个字正确的读音其实是四声。当然,也有网友表示了对康辉的支持,因为康辉真的是说的太好了,而且他也确实是比较适合这样的主持风格,让人觉得在搞笑中还有一些严肃,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很适合新闻联播。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新闻联播频频上微博热搜榜,你是新闻联播的粉丝吗?
我是新闻联播的粉丝,看新闻联播成为了我每天必做的事情,新闻联播会传递出国家的大政方针,对把握国家政治走向非常有帮助。据有关数据统计,新闻联播是全球收看量最多的电视节目,说明有很多人有和我一样的爱好,大家都是新闻联播的铁粉。我之所以这么喜欢新闻联播,每天都会准时收看,基于这样几个原因。1、新闻联播会报道这一天中,全球发生的重要事情,可以做到不出门就知天下。新闻联播的内容大致能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国内新闻,另一个是国外新闻,短短的三十分钟要讲清楚全球这么多新闻,说明被报道的都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新闻,涵盖了这一天的时事热点。这也是给我省了很多时间,我只用看新闻联播就知道今天哪些事情是重要的,是值得我关注的,我只要把这些新闻了解了,这一天的全球状况我也就大致清楚了。虽然是个普通人,但是我也能洞察天下大事,能够启迪我的思维。2、播报的新闻,和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新闻联播中播报的国家大政方针,很多都是会影响到普通人生活的。比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异地办理身份证等,这些新闻都曾经帮助过我,让我及时了解国家最新政策,享受政策带来的好处。新闻联播还会播报许多其他有用的知识,比如洪水多发的夏季,新闻联播在播报洪水灾情的同时,也会告诉我一些躲避洪水的求生方法,这是特别有用的。
央视新闻联播历经几次改版?
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
1985年:主持人罗京
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它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因此它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
1979年9月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
1980年劳动节起,《国际新闻》保留栏目名称并入《新闻联播》。后来,《新闻联播》改进编排,不再把口播国际新闻与国际新闻外景片分开,《国际新闻》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巩固了《新闻联播》的龙头地位。此间,地方台新闻由航送改为微波干线传送,《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11月《新闻联播》播出了审判林彪与江青反党集团的实况。
1981年4月13日—21日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这使她在短时期内拥有了最庞大的记者队伍,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全新的管理理念、杰出的人才队伍、务实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新闻联播》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进步。因此她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领军者。
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最权威的发布机构。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宣布自即日开始,重大时政消息的发布时间由每天20点改为由《新闻联播》首发,确立了她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地位。
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香港记者站建立,蒙古族记者包拉白成为第一任记者。
1984年起,《新闻联播》派遣驻外记者。6月开始收录台湾中华电视台的《华视新闻》;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
1987年起,《新闻联播》收录美国CNN等国际新闻。7月1日播音员由1人改为2人播出,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12月1日新闻中心成立,形成了集采访+编辑+播出的一条龙管理机制。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
历届新闻联播(18张)
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她的宗旨与特征。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新闻联播》播报的内容也往往成为境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报道。因此她是中国了解世界与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12月1日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取器,增强了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
1992年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美国记者站建立。
1994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新闻联播》中直播亚太一号卫星的发射情况,首次在同比报道中实现了同步编排的播出。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走向世界。
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
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上一篇:崔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