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庭波
天要下雨,余承东要跳槽,华为也不能造车
那边厢任正非刚刚重申不造车,这边厢余总就要甩手不干了?就在前天,业内爆出惊天大瓜,称小米已经向余承东伸出了橄榄枝,要聘请他当小米汽车的首席技术官,而且这次挖的还不止于成东一个人,可能要带着华为汽车技术研发部门的其他成员一同跳槽。这消息太劲爆,劲爆到吃瓜群众一眼就看得出是假的。小米很快就辟谣了“都是胡编乱造”。不过空穴来风必事出有因,有人认为是小米在蹭热度,也有人猜测这是余承东受了委屈之后,向华为施压的手段。就在上周五,任正非时隔三年再次发布华为决策公告声明不造车,紧接着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年报发布会上更直接点名:“我们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或者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件事情一直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随意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就差指着余承东的鼻子骂了。更意味深长的是,就在任正非重申不造车的当天晚上,余总在旧文件下实名留言:“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了,留给时间去检验吧。”余总这短短的四十个字写满了“委屈”,也让这次出走“谣言”更值得玩味。但是从当下形势来看,即使时代变了,即使余总真的以离职相逼,当下的华为都不可能更不应该造车。从全球环境层面来看,“活下去”比造车重要。众所周知,华为如今仍在美方制裁名单中。在制裁压力之下,过去两年财务状况已经略显疲态,2022年全球销售6,423亿元,相比2020年8914亿元已经下滑了27.9%,净利润356亿相比2020年646亿更是下滑了44.8,尤其是终端业务,2022年2145亿的销售收入,相比2020年4829亿的水平直接腰斩。任正非半年前就明确表态“2023年甚至到2025年,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度过未来三年的危机。”在新能源车企普遍持续亏损的局面下,亲自入局造车不仅无法为华为带来真实利润,反而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资金,加剧“活下去”的压力,2022年净利润同比暴跌61.4%的小米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说,造车对于当下营收状况持续下滑的华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市场层面来看,当下内卷的市场容不下新入局者。看看今年这大环境就知道,真的是死的死伤的伤。一开年,特斯拉刷新了价格新低,比亚迪整了台9.98万的秦PLUS DM-i,湖北为首引发全国燃油车价格大战……在这个弃价保量的疯狂内卷的2023年,没有谁能过上舒坦日子,不说那些接连停产夭折的弱势新势力,就连树大根深的日系合资三巨头一季度都集体大跌。更别说华为加持的问界,20022年还好好的,到了一季度却只卖了11674辆,约等于去年四季度单月销量。但是尽管已经如此内卷了,在新能源市场内除了特斯拉、比亚迪以及刚刚扭亏为盈的理想外,新能源车企无一例外都处于长期持续的亏损泥潭当中。作为新势力代表的蔚来、小鹏、理想2022年分别亏损了144.37亿元、91.4亿元、20.32亿元。合计达到256亿元,比比亚迪166.22亿元的净利润还要多出90个小目标。整个智能汽车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内卷”,尤其是在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马太效应愈发强烈,新入局者风险越来越高。同时,被禁止交易的造车资质更是一道大坎。风口之上猪能起飞,而刀口之上,就算是华为都得挨两刀。从华为自身来看,想造车随时都可以,但不是现在。就问一个问题,造车对于华为来说难吗?一点都不难。要技术,华为在智能领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存在,在三电领域更是早在2010年就早早入局,如今也已经在阿维塔、问界等多个品牌身上得到验证。要渠道,华为在全球拥有超过5500家体验店、2200余家授权服务中心,覆盖47个国家和地区。要品牌,被誉为民族品牌骄傲的华为,那更是一呼百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在问界的品牌合作中,华为一步一步从联合开发转变到全面主导,除了赛力斯负责的代工环节外,华为几乎把一台汽车从设计到制造到销售的所有环节都拿捏了。对于这样几乎是“毫无难度”的造车事业,只要市场时机成熟,华为想造随时都能造。但是,现在肯定不是那个成熟的时机。“华为不造车”看似是保守主义,是被动防御,但是细品你就会发现,这是强者的以退为进,蓄势待发。一言以蔽之:弱者才抢风口,真正的强者,即使逆风也能翻盘。【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事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现任董事长是谁?
华为现任董事长是梁华。梁华,1964年出生,本科和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于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1995年加入华为。现任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董事长。2018年3月22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持股员工代表会发布公告,梁华接替孙亚芳出任新董事长。梁华同时担任持股员工理事会理事长。2018年12月7日消息,华为董事会日前内部通报,经公司常务董事会讨论,决定由梁华暂时代行集团CFO的职责。本决定于发布之日生效。该文由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签发。华为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任正非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 让强化华为标识的余承东有点尴尬
短短一个3月份,关于华为造不造车就上了两次“热搜”,一次是3月8日问界的宣传物料突然从AITO问界变成了HUAWEI问界,引发人们对华为造车的第N轮猜想。结果问界车主买的HUAWEI标才刚贴好,3月31日,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签署了“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的汽车业务决策公告,甚至连问界只想蹭蹭的行为也表示了拒绝,“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而在当天举行的华为2022 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关于造车这事引发的火药味更浓了。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徐直军直言,“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当晚,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留言表示:“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似乎是在表达对不造车政策的不甘心。华为为什么坚持不造车从2019年初,任正非公开表示华为不造车开始,华为陆陆续续不下10次表示了不造车的态度。造车是一项更加国际化的产业,有太多环节容易被卡脖子,而华为在这上面吃得苦已经很多了,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还在持续加码,如果亲自下场造车,结果可想而知。何况现在的华为,日子过得的确有些难。财报显示,华为2022年营收6423亿元,同比仅增长0.9%,净利润更是下滑到356亿元,同比暴跌68.7%。特别是因芯片问题直接退出手机头部玩家的终端业务,在经历2021年的营收腰斩后,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145亿元,再次同比下滑11.9%。为此,任正非要求缩减或关闭那些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而车BU作为华为当前唯一仍在亏损的业务,尽管仍被任正非视为可以保持战略投入的核心项目,也要想办法追求利润。要知道特斯拉历经十余年的高额投入才实现了年度盈利,这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的新造车公司,华为要是想通过造车盈利,必然要先砸下大量资金,这是现在的华为所不能接受的。倒不如与车企合作,挣车企的钱这条路看上去更加光明。“不造车”的余承东到底有多难华为的汽车业务分三块,零部件供应商、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原本华为HI模式就进展不佳,与极狐的合作除了给大家展示了一段辅助驾驶的上路“影片”后就没了动静,极狐的销量依然一地鸡毛,已经要放弃HI模式了;广汽已经明确放弃与华为HI模式合作,华为只是作为供应商的身份继续合作;目前HI模式下的三家合作伙伴仅剩长安一家,合作的阿维塔也没有亮眼的变现,但已计划入驻华为门店,原本这是HI模式和智选车最明显的区别。即便是余承东主推的智选车模式,日子同样不太好过,与赛力斯的合作在经历了一轮疯狂之后,问界销量大幅下滑,今年1月,问界销量为4475辆,2月销量下跌到3505辆,已连续两月环比下降,要知道这还是在官降3万之后,交出的成绩。3月份,“AITO问界”更改为“HUAWEI问界”,AITO汽车对外宣传话术也从“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但销量依然没有改观,就前4周的上险量来看,还是在3千多辆的水平。好像华为的招牌也对消费者失去了吸引力,即便如此在余承东规划中,像华为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这是一个通过联合多家车企,打造分属不同价位段的生态联盟,余承东希望华为汽车业务能够借此在2025年实现盈利。现如今这块不太耀眼的招牌也不让用了,余承东又该如何实现其盈利目标。华为该调整自己的定位了“新势力在智能化上有自己的追求,不会选择我们;因为制裁,外资车企不会选择我们;怕失去灵魂的传统主机厂,也不会选择我们。”余承东曾这样表达华为面临的困难,但事实上,这也是华为自己一手造成的。华为并不甘心做一个单纯的供应商,它想做的更多,实际多个与华为有合作的车企,都曾表达过对华为的不满,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就曾公开吐槽:“华为是大牌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你知道赛力斯在和华为的合作中,让渡了多少“权力”?华为掌握着AITO问界的所有闭环数据、车型重要参数的标定以及主要销售渠道等三大方面的主动权。你要说赛力斯是代工厂吧,人家是真金白银掏了钱做研发和生产配套的,但去年AITO问界销售的火爆也没让赛力斯挣到钱,全年净亏损预计在35亿-39.5亿。今年销量更是直接“跌跌不休”,降价、改名都没用,这种情况下,华为如果继续保持原有的高姿态,企图掌握主控权,怕是也不那么容易了。其实任正非也好,徐直军也好,之所以再次强调“不造车”,甚至呵斥“华为问界”的“冠名”行为,无疑是想给各个车企表态:华为只想给大家做好服务,以一个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帮助车企造好车。但一个妄图染指产品“灵魂”的供应商是无法令人放心的,华为与其不断重申不造车,不如调整自己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定位,学学博世、学学麦格纳,绝不染指与自身定位不符的领域。【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千寻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ceo是谁?
华为ceo是余承东。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2018年10月12日,华为公布了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量子计算模拟器HiQ云服务平台问世。2021年4月7日,华为宣布ARCFOX极狐品牌下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将正式发布。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车,提供2种动力和3种续航版本车型。 2021年4月14日,华为宣布将在4月18日的华为 HI 上海车展上推出更多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截止2016年底,华为在全球168个国家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同时,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能力优势,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区构建了16个研究所,28个创新中心,45个产品服务中心。华为有7万多人的全球最大规模的研发团队,每年销售额10%投入研发,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过去10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250亿美金。
华为还要被制裁多久
第一轮制裁是在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供货给华为,所有美国芯片、软件服务均无法使用。但创始人任正非没有飞往美国谈和,华为的海思芯片一夜备胎转正。华为的第一轮反击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力挽狂澜和绝地反击!第二轮制裁在2020年5月,美国升级制裁,主要针对华为芯片业务。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不能给华为供货和代工,包括台积电,联发科,高通,英特尔,AMD,中芯国际,等等。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有过这种待遇。对于绝大多数科技企业来讲,几乎等于死刑。第三轮制裁是三个月后的2020年8月17日,这次直接限制华为采购外国制造商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用别的厂商的芯片的路也被堵死了,例如高通的芯片也买不到了。第四轮制裁是在2021年4月。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所有企业不得提供半导体,电池,天线甚至电阻电容等等。属于第二次制裁的细化,封锁更加全面。
海思和麒麟有啥区别?
1、性质不同 海思(华为旗下半导体公司)一般指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麒麟是华为公司于2019年9月6日在德国柏林和北京同时发布的一款新一代旗舰芯片。2、经营范围不同海思的产品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数字媒体领域,已推出SoC网络监控芯片及解决方案、可视电话芯片及解决方案、DVB芯片及解决方案和IPTV芯片及解决方案。麒麟芯片产品只提供为华为智能手机。3、所获成就不同“2020华为年度旗舰新品发布盛典”召开。其中华为Mate40 Pro和华为Mate40 Pro+搭载了麒麟9000 5G SoC芯片。作为业界首款5nm 5G SoC芯片,麒麟9000系列芯片让华为Mate40系列带来了业界首款5G应用——畅连大文件闪传,打破5G手机无应用的僵局。2020年5月7日,华为海思的销售额达到26.7亿美元,也使华为海思首次进入全球半导体TOP10榜单。
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是国产的吗?为什么?
华为公司作为中国电子设备的巨头公司,可以说在芯片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前几年美国一直利用芯片来打压华为公司的发展,但是华为公司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芯片,在几年之前华为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属于华为品牌自己的芯片-麒麟品牌芯片,有很多人都在问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到底是不是国产的呢?其实华为的麒麟芯片也不完全是国产,这个芯片有A R M提供核心,然后由华为重新设计构架,然后连接通信基带,最后交给台积电生产,但是麒麟芯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属于全国产制造。华为公司在芯片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已经能够让很多国人骄傲,虽然主要的八个核心是由A R M公司设计出来,但是华为公司在此基础上还是进行了更具特色的调整,能完成这一方面也是非常困难,但是华为公司能够做到。然后就是在通信基带方面,一个芯片不仅具有非常好的CPU、CP U,还要拥有基带和S P相机等等,所以说华为公司的海思麒麟处理器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属于国产,在芯片制作上面完全不需要受国外各个公司的限制,而且也不需要每年向高通公司缴巨额的专利费,除了核心设计外可能存在外国生产之外,其他的所有部件全是由华为公司自主生产。虽然说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并不完全是国产,但是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创新,麒麟芯片已经是一个我国自己的品牌芯片,也是目前唯一个,他的地位我们不能否认。而且此次麒麟处理器的自主研发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打造更多的高尖电子设备,而且不需要受到芯片的制约,能够成为用户心中真正的王牌电子设备。
上一篇:成都大学教务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