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
嵊州在哪个省哪个市
嵊州,是浙江省绍兴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江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东邻奉化和余姚,南毗新昌、东阳,西连诸暨,北接上虞,全市总面积1784.43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早在秦汉时就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嵊州的旅游点马寅初故居、百丈飞瀑、百丈飞瀑漂流、南山水库、冰川火山谷,剡溪漂流景区、清溪漂流、崇仁古镇、城隍庙、王羲之故居、华堂村、小黄山遗址、天章塔、红佛寺,浙江嵊州温泉湖国际度假旅游区,覆卮山度假村。嵊州是中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嵊州是闻名中外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茶叶之乡、围棋之乡、竹编之乡、根艺之乡以及中国厨具之都、电声零件之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
嵊州在哪个省哪个市
嵊州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别名剡县、嵊县。地处浙江东部,南毗新昌县、东阳市,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区、柯桥区东邻宁波。是浙江省绍兴市下辖县,截止2021年3月12日嵊州市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截止2019年2月,嵊州市辖10个镇1个乡4个街道。嵊州市嵊州境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剡溪横贯其中,地貌构成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嵊州市四面环山,西北地势较高。中部到东南地势较低,丘陵山地面积占嵊州市的77%。剡溪以东有四明山脉,主峰海拔1096米。以西为会稽山脉,主峰山脉西白山,海拔1017米。绍兴简介绍兴市,简称“越”。古称越州,是浙江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Ⅱ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8274.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3.7万人。绍兴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位于东经119°53′03"至121°13′38",北纬29°13′35"至30°17′30"之间。东连宁波,南临台州和金华,西接杭州,北隔钱塘江与嘉兴相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绍兴
嵊字怎么读?
读作:shèng。拼音:,声母是sh,韵母是èng,读作第4声。释义:嵊州(Shèngzhōu),嵊泗(Shèngsì),地名,都在浙江。笔画: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嶀嵊 [tū shèng] 嶀山和嵊山的并称。两山均在浙江省嵊县。2、嵊泗墨鱼 [shèng sì mò yú] 墨鱼、黄瓜等为材料制作而成。3、嵊泗贻贝 [ shèng sì yí bèi ]嵊泗贻贝,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嵊泗贻贝舟山方言称之为淡菜,别名海红东海夫人红蛤壳菜。
嵊州非遗在文化方面的影响?
嵊州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非遗是指传统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例如传统工艺、民间艺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
1. 传承与保护: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使得嵊州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通过培训、传授技艺、举办展览和演出等方式,非遗传承人传承和保护非遗项目,确保非遗技艺不会失传。
2. 文化传播:嵊州的非遗项目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非遗项目通过展览、演出、文化节等形式,向更多的人群传递嵊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增加了嵊州的文化影响力。
3. 增强文化认同感:非遗项目作为嵊州的独特文化符号,能够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嵊州的居民和游客通过接触和体验非遗项目,更加了解和珍视嵊州的传统文化。
4. 经济发展:非遗项目也对当地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通过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培育相关产业链,促进旅游业、手工艺品制作、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嵊州非遗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承保护、文化传播、文化认同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嵊州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嵊州的文化艺术
嵊州方言隶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嵊州位于浙中偏东地区,与浙南吴语区毗邻,长期来为杭温线上的交通要津,再加上通过舞台语言(以嵊州方言为基础语言)的广泛传播,故嵊州方言在省内影响较大。1964年,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开设农村方言节目,即以嵊州方言作为广播用语。嵊州方言也是越剧道白的基础,唱腔韵脚的依据。嵊州方言大致可划分为城关镇、崇仁、甘霖、长乐、黄泽、三界等6个方言小区。 越剧始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是由嵊县农村(以马塘村为主)初以田头说唱的“落地唱书”,继则沿本卖唱,再而进入茶馆酒肆的说唱技艺衍变而来。光绪三十二年(1906)艺人首次登台演出,因只用笃鼓、檀板按拍击节,的笃之声不断,故称“的笃班”或小歌班,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戏曲,于绍兴一带农村演出。民国初年,诞生了男女小歌班,20年代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之名与绍兴乱弹的绍兴大班相区别,并在音乐唱腔上进行改革,把原来的徒歌清唱改为丝弦伴奏,称为“丝弦正调”。民国十二年(1923)又出现了绍兴文戏女子科班,简称女子文戏,为适应女子演唱,又改“丝弦正调”为“四工调”而享誉绍兴和上海。后来,绍兴女子文戏因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唱调流畅,遂逐渐取代了男班在上海的地位。1938年,女子绍兴文戏队伍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绍兴、上海各地戏剧专刊和小报遂称“绍兴文戏”为“越剧”。1942年,女子绍兴文戏进一步倡导改革,正式改称“越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越剧得到迅速发展,演剧团体之多,流动面之广,列中国之首,成为除京戏以外的中国第二个大剧种。越剧在长期演出实践中不断改革,形成了一种具有慢慢梳理、娓娓道来、诗情画意般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方式。剧目大多取材于传统故事,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小歌班和绍兴文戏阶段,有《养媳妇回娘家》、《九斤姑娘》、《珍珠塔》、《琵琶记》、《梁山伯》等;女子文戏时期,有《九美图》、《三笑姻缘》、《大闹嘉兴府》和《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大量折子戏;女子越剧时期,有《花木兰》、《雷雨》、《祥林嫂》等。建国后,新创作越剧剧,目400部以上,其中被摄制成电影片的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碧玉簪》、《孟丽君》、《西厢记》等30多部)它的观众主要是中下文化程度的普通市民,其中又以妇女观众为多。由于大多数越剧演员重视唱腔功夫,逐步形成了众多流派,使观众从不同的唱腔中获得美的享受。越剧音乐渊源于唱书时期的[四工调],其基本唱调,由落地唱书的[吟哦调]发展而来,小歌班时期以[吟哦调]派生出的【吟哦北调】和【吟哦南调】为基本调。用笃鼓和檀板击节,人声帮腔。20年代配以丝弦锣鼓伴奏,并以[丝弦正调]为基本调。改称绍兴文戏。30年代女子绍兴戏改用【四工调】为主调。40年代初改为[尺调]为主调,以反调[弦下调]为辅。确立了女子越剧的音乐唱腔格局。越剧唱调常用词格有二:一为七字齐言对偶,一为十字齐言对偶,上句可韵可不韵,下句必须押韵,平仄通押。唱调乐体结构,以上下两句为基础,往往以不同落音的四句构成一个单位。越剧角色行当分为小生、旦、老生、花脸4堂;小生堂有穷生、儒巾生、武小生;旦堂有小旦、老旦,小旦又分闺门旦、悲旦、花旦、正旦、泼旦;老生堂分为老生、老外;花脸堂分为小花脸、大花脸。但也不受此限。其表演以唱为重,唱做结合,武戏文做。常以大段演唱叙事抒情和刻划人,几乎每部大戏均有几场以唱为主的重场戏。越剧的做功,融话剧的写实性与戏曲的写意性手法于一体,既有程式,又不受程式制约,善于从塑造角色的人物形象出发去驾驭传统程式,开拓新的表现程式。越剧从落地唱书、小歌班、女子文戏到女子越剧,涌现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如小歌班时期的卫梅朵、王永春、白玉梅、马潮水等,女子文戏时期的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马樟花和姚水娟等,更有称为“越剧十姐妹”的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和戚雅仙、王文娟等。建国以后,又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如吴凤花、钱惠丽、钱爱玉、何英等。
嵊州在哪个省哪个市
嵊州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北靠杭州,东邻宁波,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县(市)。下辖10个镇1个乡4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嵊州常住人口为675226人。嵊州市四面环山、五江汇聚,中为盆地,地貌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点,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到67.2%,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嵊州属浙江省“一小时经济圈”,位于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圈的十字交叉点上,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中心节点城市,上虞-三门高速公路、宁波-金华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嵊州市的位置境域: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北纬29°35′,东经120°49′。东邻宁波市奉化区、宁波市余姚市,南毗新昌县、东阳市,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区、柯桥区。境域东西长64.1千米,南北宽55.4千米,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
嵊州周边旅游景点有哪些
兴第一漂--剡溪漂流景区位于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华堂古镇----位于嵊州市东部,距嵊州市区与奉化溪口均为25公里嵊州市金庭镇瞻山景区----位于嵊州市西北十五公里的廿八部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辟有瞻仰轩、洞天福地、洞天阁、灵峰台、瞻山亭等景点。古松掩映左右,怪石矗立山尖,一条清且涟漪的涤巾古涧环绕山脚,蜿蜒流过。真是仙家境地,人间福地!南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嵊州西南30公里处,总面积14.3平方公里,由南山湖、丰潭、贵门三个景区,54个景点组成。南山以湖水、怪岩、深潭、古木、古迹等组成,以山水风光取胜,是绍兴难得的自然风景为主的旅游区之一,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崇仁古镇----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它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经历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名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一百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溪山第一楼城隍庙景区----嵊州城隍庙位于嵊州城内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建筑。该庙初建于1345年,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白蚁的蛀蚀,历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几年又经大规模重修,现已修竣对外开放。南宋朱熹游嵊州时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庙,题“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庙又有“溪山第一楼”的称号。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选材讲究,雕刻精湛,装饰协调,整体和谐,称誉江南,堪称一绝。城隍庙位于城关镇百步阶9号,始建年代较早,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文字记载。现存建筑系清嘉庆九年重修。该庙庙貌恢宏,在城隍庙同类建筑中数全省第一。建有八字屏风、月台、溪山第一楼、仪门、戏台、城隍殿、后大殿,两侧配有耳房、侧屋、夹屋、厢房等,设计独特,布局巧妙。它不但气势非凡,且建筑精良,特别是砖、石、木三雕,精美绝论,被誉为江南三雕第一家,世称“三绝”。庙内重檐歇山顶的古戏台,高俊气派,世属罕见,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施银花等曾在该台献过艺。故被史家称为“越剧艺术”的摇篮。庙中大殿造型美观,用材考究,全部为进口木材,其中四金柱为稀世树种进口坤甸铁木,称为江南第一柱。西侧系惠安寺,与城隍庙珠联壁合,融为一体,由著名高僧悟道法师荣任方丈,善男信女心寄于此。东首与全国第一家戏剧专业博物馆和越剧艺术中心相临,连片成群,景观迷人。城隍庙景区是一处人间之福地、艺术天堂。集文化、旅游、宗教、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可以修身养性,解读古越文化,可以越剧寻根,研究三雕艺术;还可以与神对话,去除世尘烦杂……。王羲之故居旅游区----金庭,古称"洞天福地",四周环山,前有五老峰,后有放鹤峰,左立香炉峰,右峙卓剑峰,峰峰青秀翠绿,峰前溪水环绕,峰间清泉淙淙。在幽幽的山谷里,有一座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文化圣地-金庭观。旧时的金庭观共分四进,头进为山门,上书"第二十七洞天",二进为天王殿,三进为大殿,上书"桐柏禅院",四进为后殿,又称"三清届",两侧为禅堂、僧寮,观之为东庙为右军祠,晋书圣王羲之晚年就隐居在风景秀丽的金庭观,卒后葬在观后瀑布山下。山门前青石牌坊上镌刻着"晋王右军墓道"六个大字,与参天的古柏相映成辉。越剧博物馆----越剧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在中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化厅和文物局、嵊州市人民政府等上级部门的关怀重视下,于1990年10月18日竣工开放。总投资131万元,计建筑面积2253.06平方米。她坐落越剧的发源地浙江嵊州市鹿胎山下,与剡溪名胜“溪山第一楼”相邻,和誉有“越剧艺术家摇篮”之称的越剧之家相连。四季如春的鹿山,古朴典雅的建筑,悠扬动听的越曲,彼此融为一体,使其成了又一旅游胜地。百丈飞瀑----百丈飞瀑在嵊州王院乡和石璜镇境内,距嵊州30公里,离绍兴、诸暨均为50公里。景区南至月亮山、百鸟山,北抵王院蟠龙山,东西两侧是崇山峻岭,中间是烟波浩淼的坂头水库,总面积7平方公里。百丈飞瀑以瀑布的声势、规模、形态著称,号称“江南第一瀑布群”,赴百丈飞瀑游览的人逐年增多。
嵊州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1、百丈飞瀑
在浙江省嵊州王院乡和石璜镇境内,距嵊州30公里,离绍兴,诸暨均为50公里。景区南至月亮山,百鸟山,北抵王院蟠龙山,东西两侧是崇山峻岭,中间是烟波浩淼的坂头水库,总面积7平方公里。
2、剡溪漂流旅游区
这里是女子越剧的发源地,在剡溪漂流,行程约3、5公里,可以欣赏剡溪两岸秀丽的田园风光,还可以与岸边的农户越剧对唱互动。
3、十八都江风景旅游区
在嵊州市东北部下王镇境内,位于四明山主峰北侧,距嵊州市区30 公里。清溪漂流是十八都江休闲体验游憩带的主体景点,沿途水流时而激湍,时而舒缓,田园景观丰富多变,充满乡野情趣。
4、南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嵊州西南30公里处,总面积14、3平方公里,由南山湖,丰潭,贵门三个景区,54个景点组成。
5、嵊州瞻山风景区
被《大清一统制》誉为“挺然秀峙”,位于嵊州市西北十五公里的廿八部。有瞻仰轩,洞天福地,洞天阁,灵峰台,瞻山亭等景点。
上一篇:宿新市徐公店古诗意思翻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