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英
云南一母亲为给儿子扫墓攒20年路费,她的居住地距离陵园有多远?
其实由于经济因素,很多烈士家属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家人了。赵占英只是一个例子。当时很多家庭因为负担不起路费,看不到牺牲的孩子和亲人。随着国家能力的提高,对烈士家属的关爱也得到加强。遗憾的是,赵母子的故事只是战争年代的一个小缩影。“百战将军死,十年壮士归”,告诉我们《木兰辞》中对战争的残酷回答。希望那些烈士在天堂能安定、稳定、幸福,希望和平永远持续下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20年后,赵斗兰在当地民政局的帮助下,才终于能够拿着她收下的钱站在儿子的坟前。她忍不住摸了摸儿子墓碑上的照片,放声大哭。这场迟来的会议迟到了20年!因此,现在的和平被这些士兵的荣耀所笼罩。正是他们的牺牲才带回了现在的和平,希望战争永远不要踏入这片和平的净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能力的提高,像赵妈妈这样的英雄家庭得到了补贴,可以更经常地为亲人扫墓。这两个地方相距很远。当时交通不发达,过路费昂贵。说实话,凑过路费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一旦收了过路费,其他孩子怎么办?我甚至不能吃东西。无奈之下,赵斗兰只能节衣缩食,慢慢攒钱,希望有一天能见到自己的孩子。通过赵母子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一方面,战争对人是残酷的,它使母亲失去儿子,孩子失去父亲,丈夫失去妻子,家庭失去一员。战争虽然残酷,但更鼓舞人心、更保家卫国的是勇敢的战士。他们为每个人放弃家园,保卫家园和家庭。这个家庭的命运极其不公平。赵斗兰曾经想过和他们一起去,但是转念一想,至少她最后一次见到了丈夫,但是她的儿子在前线被杀了,她没有去祭奠儿子。无论如何,她总要坚持为儿子扫墓。但她从未出过山,也不知道儿子埋在哪里。她四处打听后才知道,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都葬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烈士陵园。
烈士的母亲,等了二十年才见到牺牲的儿子
只是因为二十元钱,英雄的母亲迟了二十年才见到了儿子!
1963年4月,云南省嵩明县大庄村,一个男孩出生了。
家人为其取名赵占英。
1982年1月,初中毕业年仅十九岁的赵占英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血情怀报名参军,参军后的赵占英被分配到了401师118团。
1984年4月,在攻打老山战役中,遭越军炮击,赵占英大腿以及臀部全部被炸掉,当时,赵占英还活着,尽管战友们拼尽全力的抢救赵占英,还是没能从死神手里夺下赵占英。
1984年4月28日清晨,赵占英牺牲。
牺牲后的赵占英,安眠于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
赵占英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后,身体虚弱的父亲经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而去世。
儿子为国捐躯,丈夫不胜打击而去世,这世上,就留下母亲赵斗兰一人在悲伤与思念里度日。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子长眠于距离自己的家乡四百公里的烈士陵园,母亲此生唯一的心愿就是去看看儿子。
然而,这区区四百公里的路程,仅仅二十元的车票,这位英雄的妈妈,却等了二十年。
由于生活太贫困了,拿不起看儿子的路费,妈妈曾向当地的政府部门求助,然而,不知道何种原因,当地的政府部门并没有满足这位英雄的妈妈看看长眠在烈士陵园里的儿子的要求。
后来,赵占英生前的战友,在得知了赵妈妈的境况后上门看望,战友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为找妈妈凑够了探望儿子的路费。
妈妈第一次在烈士陵园看到儿子的时候,已经76岁疾病缠身的高龄了。
儿子离家时,生龙活虎,再见儿子时,儿子已经是冰冷墓碑上的一行字。
妈妈摩挲着墓碑,不停的说:“儿子,妈妈终于凑够了路费来看你了.....”
其情其景,任是铁石心肠,也会潇然泪下。
区区四百公里的路程,仅仅二十元钱,母亲看到长眠于烈士陵园的儿子的时候,却是足足等了二十年。
二十年啊......
英雄为国捐躯,长眠于冰冷的地下。
英雄的妈妈因为400公里的路费,积攒了二十年,日夜煎熬了20年,才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
母亲与儿子的见面,整整迟了二十年,就是因为400公里的路费,攒了20年,才看到了长眠于地下的儿子。
英雄儿子流血,英雄母亲流泪。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分明是有人替我们负重而行。
我们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不就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吗?
或许,这个时代走的太快了,快的将灵魂远远的甩在后面。
然而,没有了灵魂的躯体,走的再快,走的再远,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铭记英雄,善待英雄的家属,这是这个时代,我们该做的事。
上一篇:迈克尔皮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