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的伟人有哪些?
中国十大伟人:
1,孔子:中国核心文化,政治理想和价值观的开创者.
2,秦始皇:中原大地的第一位统一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确立了统一的文字和制度.
3,汉武帝:中国生存空间的第一位成功的守卫者和开拓者,儒家思想的确立者,大一统的封建文化,治国理念的开山始祖.
4,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开创者,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他继承和发展汉文明,并将其推向颠峰.他加强与周围少数民族联系,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
5,李白:诗中之仙,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
6,忽必烈:杰出的军事天才,欧亚大陆的征服者,客观上极大开辟了中国的领土.他虽为异族,但却倾慕中原文化,建立了一个准中国化的王朝.
7,康熙皇帝:清朝最成功的皇帝,对外平定四方,对内改革政治经济,基本确定了中国的雏形。
8,孙中山: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推翻了2000年来的封建帝制,成为中国民主共和之父.
9,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将马列主义的精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救亡道路.
10,邓小平:他将中国从极左的漩涡中拯救出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市场经济理念,被称为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伟人有哪些?
中国近代伟人有钱学森院士。1911年12月11日到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我国航天之父,我国导弹之父,我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65年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1991年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近现代我国功勋人物袁隆平院士1929年8月13日-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对杂交水稻品种的研究,令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粮产增加,是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孙家栋院士1929年4月8日被誉为我国的卫星之父。是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南仁东院士(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被誉为中国的“天眼之父”。是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南仁东院士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被誉为我国的天眼之父。是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被誉我国铁路之父,我国近代工程之父。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修建京张铁路期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培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它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钱三强院士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被誉为我国原子之父。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组织推动我国科学院和国家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原子能学科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计划的制定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两弹一星计划贡献巨大。1999年获追授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于敏院士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被誉为我国氢弹之父,我国中子弹之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1年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评析(中国近代史)某一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海外华人的影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新思想的涌现 ,政党政治的影响。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1906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的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的崩溃。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的组织。 另一项最主要的发展便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学校传播标准华语,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学。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有了共同的媒介语。 孙中山的革命思潮带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鼓励设立女子学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革命。革命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革命评价 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因而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国民党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视辛亥革命为其所领导成功的革命,赋予辛亥革命有极高的评价,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 例如刘少奇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周恩来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何香凝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哪些颇有争议的人物或事件都有些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颇有争议的人 :
洪秀全 太平天国13年,使得中国的国力大减,要是这短时间好好发展,中国或许不会赔那麽多的银子丢那么多的土地,同时造成中国百姓更大的痛苦;
李鸿章 说他“乱臣贼子” 其实他还是个爱国心很强的国人 才华出众 是个称职的宰相 只不过治国的时候生不逢时。
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说是篡权.其实换一种角度看;他是在爱国,黄埔建立之初,列宁答应时机一到立即归还沙俄窃取的中国土地,后来苏联看国民党强大了,后悔了吧,---一个离散的中国,总比一个统一的中国好对付.北伐占领武汉后苏联急剧调整对华政策,在国内的反应就是这个事件.这个也是很多人在问,国共分歧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为什麽北伐一到了长江边就再也合作不了(CCP在那段时间很大程度上,唯Communist International的法旨是瞻).
到底是哪个政府最终承认外蒙古独立,有人说国民党,有人说是---;反正是因为利益问题其中的某个政党出卖了国家.毛泽东(不愧是伟大领袖)最终和苏联翻脸估计很大原因 出于 苏联不归中国国土和在外蒙独立的分歧上。
上一篇:周一情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