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知识
从地球仪上,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
从地球上我们可以知道地球是圆的,地轴经过地心,知道地球地7个大洲和5大海洋的位置与具体分布,还知道地球的国际航线,赤道,南北回归线的位置(经纬度)等等。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属于原始的绘制方法。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受其影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地球仪。约在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此前的地球仪上只有27处观测点的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也弥补了我国此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说,使当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继明之后,喜爱科学的康熙皇帝不仅引进、制作,还熟练使用许多来自西方的科学仪器,使他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都超出了其他历代的统治者。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英国博物馆。
地球仪的知识点20个
地球仪的知识点有如下:1、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2、地轴:地球仪绕着一根固定的旋转轴转动。地轴并不真实存在,是人们假想的轴地轴穿过地心。3、北极、南极: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交点代表北极(地球上最北点),下端的交点代表南极(地球上最南点)。4、纬线和经线。5、赤道:在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最大的纬线圈)人们规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6、纬线与纬度。7、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8、纬度:在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纬度。9、纬度的划分:纬度划分的起始线是赤道,它的纬度是0°从赤道向南、北增大至90°,北极和南极各为9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10、纬度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人们规定,0°到30°为低纬度地区;30°到60°为中纬度地区;60°到90°为高纬度地区。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家园,对于地球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搞明白,知道并了解地球的更多知识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下面分享关于地球的知识点。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1 1、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2、 地球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3、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4、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5、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以后,自此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大气层形成。大气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6、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 7、 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8、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2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根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3 1、臭氧洞正在减少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与2000年相比,南极上空的臭氧洞(臭氧层减薄层)减少了400万平方米。据推测,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使这种“治愈”成为了可能,该议定书禁止使用破坏臭氧的化学品。科学家此前已经注意到臭氧层正在恢复。科学家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如果没有“蒙特利尔议定书”,到2050年,全球臭氧消耗(不仅仅是南极)将至少比目前的水平差10倍。 2、 -89.2°C - 地球上记录的最低温度 -89.2°C - 这是地球表面记录的最低温度。这样一个寒冷的天气于1983年7月21日在南极洲的沃斯托克站出现。然而,在2004 - 2016年南极极夜期间收集的卫星数据显示,东部南极高原上的东部广阔区域经常达到-90°C及以下的雪面温度。这些发生在靠近冰盖最高部分的浅地形凹陷处,海拔3,800至4,050米。 3、春天以每天50公里的速度移动 春天行走在地球上的速度约为50公里/天。科学家通过观察单株植物的花序并注意不同地区一个物种的开花时间来确定了这一点。有人指出,在冬季结束后,同一物种的花序在24小时内开花,距离已开花的植物50公里。 4、据说天山是人们不会因血压升高而受到威胁的唯一山区 血压升高是山区常见的疾病。但是在地球上,有一个地方的山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在当地人口中,通常状态下的压力低于平原居民的压力。 5、基莫洛斯岛上的土壤由肥皂组成 希腊的基莫洛斯岛面积仅37平方公里。但它有一个有趣的特点。下雨时,岛上覆盖着肥皂泡沫。事实上,基莫洛斯岛的土壤由脂肪肥皂粘土组成,它是当地居民使用的天然肥皂。 6、板块的构造使地球免于过热 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具有板块构造的行星。地球大陆的7个巨大板块正在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每年的.速度可达10厘米。由于这种构造的系统,碳循环不断地出现在全球范围内,防止我们的地球过热执行。碳是确保地球上生命持续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7、亚马逊有一条双胞胎地下河 哈姆扎河是一条有条件但尚未得到认可的河流,与亚马逊河平行流动,深度约为地下4000米。它的长度约为6000公里,宽度约为400公里。哈姆扎以非常小的速度移动,每年只有几米,这甚至比冰川的移动还要慢。在很深的水域,哈姆扎斯流入大西洋。 8、泛古陆回归 大约3亿年前,几乎所有地球的土地都被合并为一个泛古陆。在侏罗纪时期,泛古陆分裂成两个大陆,每个大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开。因此,北美洲和欧亚大陆起源于北部大陆劳拉西亚,而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和南极洲则来自南部大陆冈瓦纳。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在2.5亿年后,各大洲将再次团结在超大陆-新泛古陆。 9、在过去25年中,3万亿吨冰从南极洲消失 在研究已经过去的25年表明,南极已经减少了3万亿吨冰。仅在2017年,从历史上最大的冰山之一Larsen C的冰川架断下,它的重量超过1万亿吨,面积是牙买加岛的一半。 10、 2034年将再次看到覆盖地球的巨大阴影 一种独特的现象在2016年被同属于NASA合作的日本机构的“向日葵-8号”气象卫星拍摄:地球上的对角线全境,从左至右覆盖的巨大的阴影。该片段是在距离地球35000公里的日食期间于3月9日拍摄的。如果你还想再次看到这样不可思议的现象,需要等到2034年春天。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根据历年高考失分比较多的科目,为考生 总结 了一些答题注意细节及 经验 ,请考生一定注意,以免丢分不该丢失的分数而追悔莫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地球与地图的必背知识 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 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 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 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二、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特别提醒:同学们易把比例尺的大小与比例尺公式中的分母大小等同起来,而实际情况是比例尺的大小指比值的大小,因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1.绘制步骤(如下图)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1~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1′~15′点)连接起来,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2.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特别提醒: (1)作地形剖面图时,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判读地形剖面图要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的海拔状况来综合分析。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要点 1、分析洋流成因 (1)风向和大小; (2)补偿; (3)密度差异 举例:夏季索马里沿岸寒流形成原因?波罗的海和北海间密度流的成因? 答:(1)夏季,索马里洋流从西南向东北流动。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离岸风),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动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近岸出现上升补偿流,导致索马里沿岸水温较附近海域水温低。它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但洋流的温度比相邻海区海水的温度低,因此就形成了寒流,所以索马里洋流在夏季称索马里寒流。另外,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附近,阿拉伯海及其两岸地区太阳辐射增强,使阿拉伯海表层水温高出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这也是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性质的原因之一。 (2)波罗的海为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 雨水 较多,四周有多条河流注入,因此波罗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北海海水盐度较高,所以丹麦诸海峡的表层海水密度小,底层海水密度大,故形成密度流。 2、分析盐度成因 (1)纬度因素(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洋流(同一纬度海区的比较) (3)淡水作用(有无淡水注入); (4)内陆湖和海区形状(封闭或开阔); (5)结冰与融冰 举例:红海成为世界盐度最高海区原因? 答:降水少,蒸发旺盛,无淡水河流注入稀释,海域封闭。 3、分析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雨量;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举例:为什么亚马孙河流量最大?【答案: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典型的原因基础上,再加上一条原因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支流汇聚多】 4、分析河流的流量变化(先确定补给方式) (1)降水多少和季节变化; (2)季节积雪和春季气温; (3)冰川和气温年变化; 地下水,湖泊,沼泽等。 举例:松花江流量变化有何特点?春汛为何由南向北推迟? 答:(1)一年有春夏两次汛期。 (2)南方纬度低,春雪融化早,北方纬度高,春雪融化晚。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地图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与备考攻略 ★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2020高三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关于地球的简单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由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为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圈是24小时,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圈为一年。
关于地球的简单知识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赤道半径为6378.137千米,极半径为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家园,对于地球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搞明白,未知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并不断探索,这样才能让我们进步,下面分享关于地球的小知识。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1 1、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个面:人们发现从地球上看,月亮的景色是不会变化的。而且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仿佛有意不让人看到它的背面一样。这是因为月球不仅绕地球转动,它还可以进行自转,而且它自转一圈的时间与公转一圈的时间刚好一样,因此地球上的人永远只会看到月球的一面。 2、地球周围的人造卫星巨多:我们知道地球除了月亮卫星还有很多人造的卫星,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013年人类一共发射了6600颗人造卫星,其中3600颗还留在太空,有大约1000颗在有效运行。 3、人类钻过最深的洞:科拉超深钻孔是苏联在1970年,在科拉半岛所进行的一项科研工作形成的,也是迄今为止,人类进行钻探的最深的一个钻井,深处达到惊人的12262米。据说是因为在钻井听到了类似人类的哭嚎声,科学家也不能解释,才停止了钻探。 4、地球转得非常快:在整个地球之中,不同的地方转动的速度也不同,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速度最快的应该就是在赤道上,其自转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四百六十四米。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匀速,加上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我们才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 5、地球以前是紫色:我们现在看见的地球是蔚蓝的大海,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灯火璀璨的城市。但是在远古时期,植物吸收阳光后会变为紫色,所以以前的地球是紫色的。 6、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地球不同地方的气候都有着差别,那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南极洲沃斯托克科学考察站是目前测得温度最低的地方,为-89.2°С。利比亚的阿齐济耶省是目前测得温度最高的地方,为58°С。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2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扩展资料: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C)更高。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3 1、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有些地方的重力比较小,像是加拿大的哈德森湾 (Hudson Bay)。 2、由于太阳光会被海洋反射,地球远远望去是最亮的一颗行星。 3、地球90%的火山在海底下。 4、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Lake Baikal) 拥有地球上近1/5的淡水。 5、由于自转力量的缘故,地球并不是一颗正圆形。 6、海洋中90%的垃圾是塑胶。 7、臭氧层不断在消失,2012年甚至成为近10年最稀薄的一次。 8、地球最远的照片是从59亿公里远处拍摄而成。这张照片被称为「黯淡蓝点」(The Pale Blue Dot)。 9、中国的空气污展在外太空也看得见,澳洲大堡礁一样看得到,但长城不行。 10、地球只需要23小时56分钟4秒就可以自转一圈。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11、有3万8千个人造物体绕着地球飞行。 12、…其中2万2千个超过10公尺大。 13、而且每天至少有一个会掉回地球上。 14、地球97%的水是盐水。 15、剩下3%的淡水中,有70%在极地结成冰块。 16、其余的大部分在土壤中,或是人类难以汲取的深层地底中。 17、1公升咸水中包含130亿分之1克的黄金。 18、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板块运动的星球,透过板块运动可让「碳」被循环回收,如果少了这些,地球就会像金星一样过热。 19、99%的黄金在地球核心里。 20、地心的温度高达5千5百度,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 21、每年有约有4000万公吨重的沙尘被风从撒哈拉吹到亚马逊。 22、南极洲的干燥谷 (Dry Valleys) 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已经超过200万年没下雨了。 23、在19公里高处会出现「阿姆斯壮极限」(Armstrong Limit) 。由于周遭压力过低,水的沸点会降至接近人类的体温(摄氏37度),所以超过「阿姆斯壮极限」后就必须穿上太空衣。 24、每天有860万个雷击。 25、我们对宇宙比对海洋和地心清楚,其实,95%的海底世界仍属未探索。
上一篇:优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