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为什么没人救?
赵武灵王被困沙丘行宫三个月,无人来救的原因是:1、宗室贵族不愿意救。胡服骑射的改革,一开始就遭到了公子成等王亲贵族们的极力反对。但赵武灵王锐意改革,虽说做通了公子成等人的思想工作,但他在位的时间,却并不重用公子成等人。同时为了训练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赵武灵王还打破了原来的传统观念,大量起用了身份卑贱的狄戎人。为了激励他们立功,赵武灵王还设立了军功制,而这也成了赵国军民求富贵的主要途径。另外,他还为了保证税源和劳动力,对赵国进行人口普查。把宗氏贵族们隐藏不报的人口悉数登记,并对宗氏贵族们进行打压,使得他们原本享有的权力,一再被削弱。2、朝中大臣不愿意救。从赵武灵王改立太子到壮年禅让,再到打算一国立二王;总之,朝臣们一直在反对,没有人赞成赵武灵王这么干。当赵武灵王被围后,大家一方面觉得他这是自作自受,另一方面也觉得去救他风险太大。赵武灵王本来是赵国很有作为的一位君王,因为他在立储问题上做出了错误决定,最终落个悲惨的下场。相关介绍:赵武灵王在十五岁时当上了赵国君王,为了强大赵国,赵武灵王继位十九年后,开始对外发动战争,结果大获全胜,将中山国的国土纳入赵国。为了刺探军情,赵武灵王亲自潜入秦国,打的秦国措手不及,最终占据关中天险之地。此时的赵武灵王在大家的心中是英明神武的。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么精明的国君居然在立储问题上没了主意,最终把自己算计进去了。赵武灵王本来应该立长子赵章为太子,但是他非常喜爱次子赵何,于是就把皇位传给了仅十岁的赵何,赵武灵王甘愿当太上皇,在幕后辅佐赵何。他也不想亏待赵章,封赵章为安阳君,待遇和赵何一样,这种做法无异于是在玩火。赵章对父亲更加怨恨了,部分朝中大臣也不满赵武灵王的做法,于是暗中支持赵章。他的两个儿子明争暗斗,眼看要爆发战争时,赵武灵王又突发奇想,自己又想重新当赵王了。对于赵武灵王的做法,两个儿子对他都不满意,尤其是赵何,当上了赵王哪还有让出去的道理,赵章在这些年也暗中积攒了不少力量,就等着与赵何一较高下,结果这时候父王出来捣乱,他心中肯定不满意,悲剧就这样发生了。那一年春天,赵武灵王以选墓地为由,将两个儿子都约到了沙丘,想借此机会杀掉两个儿子,自己当赵王。赵章也准备这时除掉赵何,派人偷袭,赵何不是吃素的,直接反杀了赵章,赵章和余党被剿灭后,赵何就直接回到了都城,把赵武灵王关在了沙丘宫。由于赵武灵王之前的做法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没有人愿意来救赵武灵王。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宫,一代君王就因为没有处理好家事,将自己陷入了悲惨之地。
赵武灵王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赵武灵王的历史功绩就是“胡服骑射”。由于实行胡服,赵国建立起以骑兵为主体的一支军队,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即刻显示出威力来。就在行胡服的次年,赵国就向侵略赵国已久的中山国发动进攻,一直打到宁葭(今河北获鹿县北)。又西攻胡地,到达榆中(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地区),“辟地千里”,林胡王向赵贡献良马以求和。赵武灵王让代地的相赵固专主管所占领的胡地,向内地提供骑兵。可以说,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评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特别是赵武灵王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赵武灵王在中原王朝把少数民族看作“异类”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声浪中,力排众议,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决实行向夷狄学习的国策,表现了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赵武灵王不愧是一位值得后人纪念和效法的杰出历史人物。
赵武灵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胡服骑射,可以说是赵武灵王这一生当中最英名的决策。赵武灵王原名叫赵雍,名字虽有个“雍”,但其人却不是个昏君。相反他是个有远见、有军事才能的君主,他是一代枭雄也是一个春秋战国的传奇。 历史从不吝惜笔墨在英雄身上,因为春秋战国这个战场是属于大人物的,小人物的事迹从来都是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赵武灵王一出生就注定是非凡的。他是家里唯一一个孩子,赵国未来的君王,年轻的赵雍不知道未来将会面临什么,他只知道把握好现在,就是掌握了未来的先机。 赵武灵王的名字叫赵雍,赵雍的父亲赵语,是赵国的前任君主,赵语算是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里面比较贤明的君主。与其他出身王侯将相家庭的皇子们相比,赵语勤勉又努力,他一心想光复赵国,因此在任期间,竭力维护赵国的利益,最后保全了赵国的基业。可以说,父亲赵语是赵雍的榜样,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的传闻,是个难得贤君,而赵雍不期望超过父亲,他希望能够像父亲一样,做个有担当和有责任心的人。事实上,他真的做到了。 公元前326年秋,赵武灵王之父赵肃候逝世,秦、楚、魏、齐、燕五国都派人参加葬礼,大家对赵国去世的消息并不是很关心,有人哀伤有人高兴,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年轻的赵雍身上,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究竟能够把赵国变成什么样子?赵雍面临的处境很艰难。当时是春秋战国最混乱的时候,礼崩乐坏的时代里,各国都极力寻求扩张,企图扩大自己的版图。 五个国家各自率领了浩荡的万人来到自己的地盘,名义上称是要给赵肃侯送行,实际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趁此机会,灭掉赵国。五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像饿狼一样,紧紧盯着赵国的年轻的君王,赵雍目光如炬,最后他很镇定地使得五大集团的精兵不战而退。成功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少年赵武灵王成为了各个诸侯国不容小觑的角色。 赵武灵王上任初期,赵国的处境依旧很艰难,东方的齐国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东方的一个强国。西面的秦国经过经过了商鞅变法,一跃而成为了战国七雄里的翘楚。魏国、楚国虽然是老牌的强国,这段时期有衰落的趋势,仍然不可小觑。赵武灵王可谓四面楚歌,最让他担忧的是,他的国土之间还有一个中山国,这个中山国不偏不倚就恰好在赵国领域中间,也让赵雍好生苦恼。 赵雍迎难而上,面对赵国的危机,他从容应对。处理好外部的矛盾,解决燃眉之急。他主动向各个强国交好,随时保持着友好亲近的关系,他不仅主动娶韩国的公主为妻,还帮秦国把公子稷从燕国接回去,赵国的种种举动。赢得了各个国家的好感,也为赵国赢得了发展的机会。趁此机会,赵国抓紧时间解决内部问题,“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最杰出的作品,这个计策使得赵国成功消灭了中山国,赵国的危机解除了。 赵雍不仅是个难得的明君,他还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很宠爱他的王后吴娃,吴娃为他生了个孩子赵何,吴娃死后,他废掉了和韩国公主所生的太子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自己又提前让位于赵何,并且四处征战,为的就是给儿子打下一个江山,解除儿子的后顾之忧。同时,又觉得对大儿子心有愧疚,于是还想把赵国一分为二。当然,一分为二的后果自然是无尽的争夺和厮杀,但是当时的赵雍爱得太盲目。 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悲剧英雄——赵雍。他爱国、爱百姓,更爱自己的家庭,这样一位君主怎么不算是明君?
上一篇:钱永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