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港铁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9-17 19:32:06编辑:运动君

港铁的历史

顾问公司于1967年建议将九广铁路(英段)南面终点站由尖沙咀站缩短至红磡站,以及九广铁路(英段)展开全线现代化、电气化及双线化计划,以便改善市区与新界近郊的联系。1975年11月30日,位于红磡九龙车站正式启用,更于1979年成为刚恢复通车的港穗直通车的新终点站。至于耗资35亿港元的九广铁路(英段)全线现代化及电气化工程于的电气化计划于1978年开展,1983年中完工,并于7月15日通车。 1981年,香港政府打算将营运九广铁路(英段)的九广铁路局由政府部门改为公共法团,以让新公司可以商业原则运作。1982年12月24日,九广铁路公司根据《九广铁路公司条例》正式成立。1979年10月1日地下铁路修正早期系统北段(观塘至石硖尾段)通车,为集体运输揭开新里程;1979年12月16日地下铁路修正早期系统中段(石硖尾至尖沙咀段)通车;1980年2月12日地下铁路修正早期系统南段(尖沙咀至中环段)通车;1982年5月10日地下铁路荃湾线(荃湾至荔景段)通车;1982年5月17日地下铁路荃湾线(荔景至太子段)通车;1982年5月17日地下铁路修正早期系统(观塘至油麻地段)易名为观塘线,并以油麻地为终点站;1982年5月17日地下铁路荃湾线取代修正早期系统驶进油麻地至中环段,并以太子、旺角及油麻地作为与观塘线的转线站;1985年5月31日地下铁路港岛线(金钟至柴湾段)通车;1986年5月23日地下铁路港岛线(上环至中环段)通车;1989年8月5日东区海底隧道竣工,地下铁路观塘线(观塘至鲗鱼涌段)通车;1989年10月1日地下铁路观塘线蓝田站启用;1998年6月22日地下铁路东涌线通车,成为第一条伸延大屿山的铁路;1998年7月6日地下铁路机场快线通车,专为连接机场而设的铁路,往返市区;1999年6月16日地下铁路公司宣布改组为地铁有限公司,为将来上市作好预备。2007年12月2日两铁合并,改称港铁2014年12月28日,港铁西港岛线(坚尼地城站、香港大学站)通车2015年3月底,港铁西港岛线(西营盘站)通车,西港岛线全线通车2016年第三季或第四季观塘线延线通车2019年沙中线大围至红磡段通车2021年沙中线红磡至金钟段通车 2000年4月26日地铁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10月5日地铁有限公司于香港交易所正式集资上市,成为私营公司;2001年9月27日地铁鲗鱼涌转线通道纾缓工程完成,观塘线延至北角作为总站;2002年8月4日地铁将军澳线局部通车,观塘线总站由北角改为油塘,北角至鲗鱼涌段改属将军澳线;2002年8月18日地铁将军澳线全线通车;2003年12月16日地铁南昌站随当年九广西铁(今称西铁线)投入服务而启用;2005年8月1日地铁迪士尼线投入服务,成为全球首条专为迪士尼乐园而设的铁路;2005年12月20日地铁机场快线博览馆站正式启用;2006年9月18日地铁昂坪缆车(昂坪360)正式通车。 2006年4月11日,行政会议通过九广铁路公司和地铁公司以租赁方式合并,决定将九广铁路公司的经营权租让予地铁有限公司及移除两铁转线站的转线闸机。两铁合并条例《两铁合并条例草案》其后获立法会三读通过,而地铁公司的股东则于2007年10月9日的特别股东大会中投票通过合并方案。日后九广铁路公司拥有的本地铁路业务、计划中的铁路发展、九广铁路沿线的物业发展权将交由地铁公司管理,并有50年的经营权,而九铁只保留铁路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地铁公司为是次合并需先缴付42.5亿及每年缴付7.5亿元予九铁公司作为租用铁路资产的租金,和一笔过缴付77.9亿以收购九铁现有铁路上盖物业的发展权,而原来九铁铁路业务的收益需与九铁对分。2007年12月2日地铁有限公司向九广铁路公司租借其铁路网络营运,并易名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但英文名称仍保留为“MTR Corporation Limited”。而于香港交易所的中文简称地铁公司却于2007年12月6日才改称港铁公司。两铁正式合并后,引入“可加可减机制”以牵制铁路的票价。而合并后已经废除转车后的第二程车资,并提供不同幅度的减价优惠予乘客,但不包括前九广铁路旗下的轻铁、过境线,以及前地铁的机场快线。

港铁的业务

随着两铁合并于2007年12月2日完成,港铁公司业务的规模、范畴和地域覆盖已经显著扩大。它在香港专营公共运输市场的占有率增至41.6%。除了铁路营运外,地产发展亦是港铁公司的主要业务,而土地储备和租赁物业组合亦因两铁合并而增加。 轻铁系统于新界西北的屯门区及元朗区之间行走,总长度36.15公里。服务范围包括屯门及元朗两个区域。其中以屯门的路段最多,包括多个路轨的循环;元朗方面则有一条依青山公路及一条伸延往天水围的路轨;天水围则有两个围绕的路段。现时轻铁系统共有68个车站,当中有4个车站(元朗站、天水围站、兆康站及屯门站)和西铁线连接。由于路轨分支路多,并不是单纯的直线,轻铁的班次被设计成多组路线,方便乘客到达目的地。乘客必须登上正确路线的列车方能到达目的地,有时要转车方能到达,这跟巴士有点相似。轻铁现时共有11条路线,大部分车程都只需转一次车即可完成。轻铁每日运作19小时,车队现有119辆轻铁列车,每部可载客200余人。轻铁亦被称为“快速电车”,这是由于一般无闭塞的轻铁系统,一般轻铁最高时速只有每小时40公里,而香港轻铁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70公里,乃全球轻铁之冠。 昂坪360是香港一个连接大屿山东涌及昂坪的索道系统──昂坪缆车及其相关的旅游设施昂坪市集等。昂坪缆车是世界上营运距离最长的索道系统,亦是香港继柏架山吊车(已拆卸)及香港海洋公园缆车后第三个缆车系统,于2006年9月18日正式通车。 城际客运服务曾经是九广铁路公司最重要的服务之一,而且是当年兴建九广铁路的主要原因。目前共有三条直通车路线,在香港境内都沿东铁线的路线行走,分别是每日12班的粤港直通车(广东线),和每两日一班的京九直通车(北京线)及沪九直通车(上海线)。 现时,港铁公司营运多条接驳、辅助及穿梭巴士服务,包括港铁巴士、港铁接驳巴士及机场快线穿梭巴士,吸引距离铁路车站较远的乘客及旅客前往东铁线、西铁线、轻铁或机场快线的车站转乘铁路服务。港铁接驳巴士是由港铁委托九巴营运,往返各主要屋苑与东铁线车站,方便距离东铁线车站较远的乘客前往港铁车站转车。前身为东铁接驳巴士,由九广铁路公司于1985年起开始提供服务。港铁巴士是由港铁直接营运,提供新界西北区内交通服务及协助乘客前往西铁线和轻铁车站。前身为九铁巴士,开办原因是因为兴建轻铁时,政府在新界西北划定轻铁专区,不容许其他公司经营区内巴士路线,九铁遂开始在该区经营巴士路线。机场快线接驳巴士则来往各主要酒店与机场快线车站之间,方便旅客转乘前往机场,凡持有乘搭机场快线的证明即可免费上车。

香港铁路历史

香港的铁路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由于香港及广州的贸易频繁,香港政府与满清政府商议兴建连接香港与广州的铁路。1898年,双方达成协议,兴建一条连接九龙与广州的铁路,专营权归英方所有。铁路按地域分成中英两段,并分别由两国政府兴建。1905年,立法局通过兴建九广铁路。1910年10月1日,耗资130万英镑的九广铁路(英段)落成启用,总站设于尖沙咀。随着交通需求的增长,1911年10月5日,来往香港与广州的港穗直通车随华段建造完成而正式投入服务。此外,沙头角支线也在1912年4月1日正式落成通车,但后来因沿线兴建了公路而客量大跌,在1928年废止。在20世纪5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考虑建设高速铁路,连接香港和广州。1957年,香港政府开始建设这条高速铁路,并在1962年完成。这条铁路的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铁路之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铁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香港政府决定修建新的铁路系统。1997年,香港铁路开工,并在2003年通车。这个新的铁路系统包括了多条线路,覆盖了香港大部分地区,并且与广州地铁相连。除了上述历史事件外,香港的铁路发展还有很多重要的里程碑。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考虑修建地铁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香港地铁于1979年开通首条线路,并逐渐扩展成为覆盖香港大部分地区的庞大系统。此外,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香港的铁路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例如,在2018年,香港高铁正式开通,连接香港和广州的高铁车站“西九龙站”也同步投入使用。这项工程的完成标志着香港和内地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总的来说,香港的铁路历史充满了发展和变迁。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到现代的高速铁路系统,香港的铁路交通不断升级和完善,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公司总部

1975年成立时,地下铁路公司的原总部—“地铁行政大厦”,位于九龙湾伟业街33号,总部旁另设九龙湾车厂存放列车及进行维修、清洗等工作,及1980年正式开幕的车厂上盖物业—德福广场。1993年7月,地下铁路公司与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重新发展地下铁路公司的行政大厦原址及毗邻的地盘。1997年,拆卸“地铁行政大厦”原址兴建的德福广场第二期落成,当中包括3,1200平方米的商场及两幢共5,2500平方米的写字楼大厦。地下铁路公司保留其中3,3500平方米的写字楼楼面(即当中的一幢大厦),成为地下铁路公司的新总部—“地铁大厦”,作为地下铁路公司车务和行政等工作的办公室。而在重建期间(约1994年至1997年),地下铁路公司的总办事处就部份迁到“九龙湾宏开道8号其士商业中心十七楼”办公,其后迁回原址。随两铁合并,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2日将总部改名为“港铁总部大楼”。

香港轻铁的营运

乘客要在完成车程后再进行出闸确认)。轻铁设有客运助理负责突击抽查不同列车上的乘客,如乘客未能出示有效车票或已确认的八达通,会被罚款轻铁最高单程车票50倍(即港币290元,下同为港元),甚至可能遭受检控。乘客使用同一张八达通从西铁线转乘轻铁或从轻铁转乘西铁线,只要轻铁部分的车费不超过3.9元,即可获豁免(如轻铁部分的车费高于3.9元,转乘优惠便会自动失效);而持有推广车票西铁线全日通者,可以凭相关车票及登车证在有效期内无限次免费搭乘轻铁。使用单程票的3至11岁的小童及65岁或以上的长者均可享有乘车优惠,车费大约为成人车费的一半。3岁以下的小童可免费乘车。使用八达通的3至11岁的小童、12至25岁的学生及65岁或以上的长者均可享有乘车优惠,车费大约为成人车费的一半。3岁以下的小童可免费乘车。单程票的收费以上车站与落车站之间所覆盖收费区数目计算,成人收费由4元至5.8元不等。而八达通的收费则以上车站与落车站之间最短车程的车站数目计算,成人收费由3.7元至5.8元不等。 八达通是香港的一种电子收费系统,八达通卡的卡片大小和信用卡相若,内置芯片,使用时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过程。港铁采用综合收费系统。乘客如乘搭超过一程车,多数情况下都只需付出车费最高的一程车资,其前后的各一程车都被视为接驳用途(需符合如车费上限及时间的限制),不另收费。八达通未通用前,部分优惠以派发及出示转车券提供,部分更无法做到。使用八达通之后,多数复杂的转车组合都能准确计算车资。乘客必须于上车前于“入站”收费器(橙色外壳)确认,待亮起绿灯、显示“请上车”及发出有效声响方可登车;完成车程后必须将八达通卡于“出站”收费器(绿色外壳)确认,否则会自动扣除最高车资(在入站确认时已扣除),并不可赚取轻铁个人八达通积分及享有港铁或港铁巴士转乘优惠。港铁免费转乘优惠:必须于指定轻铁站出站收费器确认后30分钟内再于指定港铁站入闸,或于指定港铁站出闸后30分钟内再于指定轻铁站入站收费器确认巴士免费转乘优惠:必须于建议轻铁站出站收费器确认后60分钟内再于巴士八达通收费器确认,或于巴士八达通收费器确认后60分钟内再于建议轻铁站入站收费器确认由轻铁转乘港铁巴士(A73或K73P除外)(或相反),除建议转车站外,亦可于所途经的轻铁站免费转乘。注意事项:确认入站后5分钟内于同一车站出站确认将不会扣除车费,逾时者须扣除最低车资(成人3.7元,学生、小童及长者1.8元);确认入站后5分钟后再于同一车站入站确认,会自动扣除最高车资(5.8元);轻铁转乘港铁或港铁巴士时(或相反),若未将八达通卡作轻铁出站确认,会自动扣除最高车资(5.8元)及失去转乘优惠;完成轻铁车程后,乘搭港铁某些较3.9元为低的车程(例如:兆康漡门),可享有车费退回;完成轻铁车程后,若未将八达通卡作出站确认,却将八达通卡再入站确认,会自动扣除双倍最高车资(11.6元);如转乘模式为轻铁或港铁巴士→港铁→轻铁或港铁巴士,全程不能超过120分钟;使用西铁线全月通的乘客,乘搭轻铁时亦必须按正常程序确认入站及出站,但该车程不会被扣除车资,亦不会有个人八达通积分;转乘优惠不可以与机场快线免费港铁接驳服务共用;使用“机场快线旅游票”(一程或两程机场快线单程车程及连续3天无限次乘搭港铁车程仍然有效期间)不会享有免费转乘优惠。轻铁个人八达通积分优惠使用个人八达通卡乘搭轻铁每1角可享1分,每1元可享10分,如此类推。乘客于指定期限内乘搭满指定分数,可享以下优惠:成人(12-64岁):在6天内,乘搭轻铁票值满港币30元(300分),可享3元车费折扣优惠,在下一程乘搭轻铁时使用。小童(3-11岁)/长者(65岁或以上):在6天内,乘搭轻铁票值满港币15元(150分),可享1.5元车费折扣优惠,在下一程乘搭轻铁时使用。注意事项:下列使用者没有此积分优惠:西铁线全月通持有人。附有“学生身份”之个人八达通卡。无登记个人资料之八达通卡。累积足够的积分有效期为开始累积日起计30天,乘客必须于30天内使用有关积分,否则积分会被取消,并只适用于轻铁车程,并以午夜12时正起计为一天;乘客由港铁巴士转乘轻铁,或由轻铁转乘港铁巴士,所获取积分以轻铁正价车资计算;乘客由轻铁转乘港铁,所获取积分以该程轻铁正价车资计算;若由港铁转乘轻铁,轻铁之免费车程将不获取积分;乘客完成轻铁车程后,请谨记于出站收费器上确认,否则会扣除轻铁最高车资及不可获取积分。 单程票是一种纸制车票,于上车前先行购买。沿线各站月台均设有自动售票机,供乘客购买单程车票。注:不论使用单程票或已确认之八达通卡,乘客只可作单一方向乘车,不可用作回程或在重复车站使用。(包括乘搭循环线时) 70辆1988年澳大利亚Comeng轻铁列车,1988年投入服务(编号1001-1070,其中1004为“轻铁先锋”,1070为“史礼贤”,1013已退役)(第1期列车)“史礼贤”,编号107030辆1992年日本川崎轻铁列车,1993年投入服务(编号1071-1090,另外1201-1210不设驾驶室的)(第2、2T期列车)20辆1997年澳大利亚Goninan轻铁列车,1997年投入服务(编号1091-1110)(第3期列车)澳大利亚COMENG列车及日本川崎列车于1997年至2000年间翻髹成新色彩(首辆翻髹电动列车编号是1044,1997年秋季完成翻髹;最后一辆是1028,2000年秋季完成翻髹),并于2002年至2003年间以电子路线显示器取代沿用了10年的胶布牌路线显示(第2版),车尾亦加装了电子路线显示器。以上车辆并不固定在对应路线行驶,有时会有2辆电动列车连结成一起行驶(俗称“拖卡”),此时车尾都附有一块写有C字的牌子,以供后面列车的司机识别。拖卡时可载超过400人。所有轻铁列车的速度限制在每小时80公里,一般营运速度在每小时30至50公里之间,只有少数距离较长的路段,如蓝地至洪水桥段,车速可接近每小时70公里。为提高舒适度,车厢大部分的坐位都面向车头,只有1988年COMENG列车部分靠近车门的坐位是倒头的。2004年,九铁公司决定把其中50个车厢的部分座椅移走,留出更多空间供乘客站立,工程于2006年完成。2007年中,经运输署调查后,九铁公司同意增购22架新轻铁车厢(第4期列车)以应付九龙南线启用后的乘客量增长,并会在9月中开始进行投标。而新轻铁车厢预计在2010年初前陆续投入服务。在2007年11月,九广铁路公司正式批出22架新轻铁车厢(第4期列车)的合约予澳大利亚御莱特集团铁路服务公司(United Group)。有关合约已经在2008年1月25日签妥。这22辆车辆,由澳大利亚御莱特集团铁路服务公司(United Group)负责车体总体设计,南京浦镇公司负责整车生产总装和调试。首辆车将于2009年5月交付,并于同年7月尾抵港,其余则在2009年11月之前交付完毕,合同总额在3亿元左右。2008年7月8日,港铁公司发出新闻稿宣布计划斥资港币约9000万元为69部轻铁第1代列车进行现代化翻新工程。该工程将于2008年稍后展开,预计于2011年完成。车身及车厢设计将与第4期列车棌用相同设计。

香港轻铁的概述

轻铁系统于新界西北的屯门区及元朗区之间行走,总长度36.15公里。服务范围包括屯门及元朗两个区域。其中以屯门的路段最多,包括多个路轨的循环;元朗方面则有一条依青山公路及一条伸延往天水围的路轨;天水围则有两个围绕的路段。现时轻铁系统共有68个车站,当中有4个车站和西铁线连接。由于路轨分支路多,并不是单纯的直线,轻铁的班次被设计成多组路线,方便乘客到达目的地。乘客必须登上正确路线的列车方能到达目的地,有时要转车方能到达,这跟巴士有点相似。轻铁现时共有11条路线,大部分车程都只需转一次车即可完成。轻铁每日运作19小时,车队现有119辆轻铁列车[2],每部可载客200余人。轻铁亦被称为“快速电车”,这是由于一般无闭塞的轻铁系统,一般轻铁系统最高速度只有每小时40-50公里,而香港轻铁的最高时速达每小时70公里,属于比较高的(最高的美国,普遍90km/h)。

上一篇:阿里网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