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李君羡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9-17 20:46:21编辑:运动君

历史上有没有李君羡?李君羡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曾经有一部讲述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事的电视剧,叫做《至尊红颜》,可能很多人都是看过的,在剧中,为武则天安排了一个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爱人,名为李君羡。因为真实的武则天先是李世民的才人,后来是李治的皇后,自始至终似乎都没有李君羡这个人的出现,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其实,李君羡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真实历史上,他和武则天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1.李君羡

正史中的确有李君羡这个人,是唐朝时期的一名将领,他原本在李密麾下,后来成为王世充的部将,再后来因为厌恶王世充的为人,转而带着自己的部队投奔了李渊。李君羡被封为上轻车都尉,跟随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征战,而在作战过程当中,李君羡冲锋陷阵,表现出十分英勇的形象,他也因此屡次被提拔,获得信任。

唐朝时期,外族有突厥,李世民刚刚继位不久,贞观初年,突厥就发兵一直攻打到了距离长安仅有四十里的泾阳。这个时刻可以说是危在旦夕,首都一旦被攻陷,整个国家也就不用谈了。李君羡与尉迟敬德奉命迎敌,击退突厥,更是令李世民赞赏,被授予左武卫将军官职,掌管玄武门的宿卫。

2.李君羡之死

不过李君羡尽管受到李世民的赏赐、赞扬、加封,最后还是死在了李世民手上。至于原因,那还真的与武则天有点关系。因为民间一直流传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的传言,这话换了哪一个皇帝听了都会心里不舒服的,李世民也一样。既然如此,他当然想要找出这个人,偏偏,李君羡就撞在枪口上了,不过,这个枪口还真不是他有意撞上去的。

某一次皇宫宴请各位武将,席间行酒令,要求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乳名。李君羡说自己乳名“五娘子”,李世民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个预言,加上李君羡的官职、封号、属县都有“武”字,李世民对李君羡便起了猜忌。后来李君羡外出任职,与当地一个自称能够通晓佛法的人来往比较密切,有人借机弹劾李君羡,因此被处死,全家抄没。

3.李君羡与武则天

李君羡其实死的挺冤的,他完全是给武则天背了黑锅,他与那个人来往密切,或许也只是对他所说的“不进饮食,通晓佛法”非常感兴趣,却偏偏让人安上了一顶“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的帽子,再加上李世民的猜忌,那个预言,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果然伴君如伴虎,而且有时候谨慎提防也不管用,因为皇帝心里对你有怀疑呢,他不说,你也不知道。

而当武则天登基之后,李君羡的家属向她诉冤,为了证明自己是有天命的,武则天恢复了李君羡的官爵,将李君羡改葬。或许,这就是给后世人提供想象空间的事情吧。


李君羡和武则天什么关系

  李君羡和武则天是彼此喜欢的关系,但他们却不能在一起,因为武则天之前是皇帝的嫔妃,而他是皇帝的臣子,李君羡对皇帝十分忠心,他是不会做出对不起皇帝的事情的。   《至尊红颜》主要讲述了武媚娘从一个普通的女子成长为一代女皇的故事,从武媚娘刚进宫的时候她就和李君羡认识了,那个时候武媚娘在宫里没有势力,受了很多欺负,是李君羡一直在保护她,后来武媚娘成为嫔妃,她也遭到了很多暗害,李君羡帮武媚娘解决了不少问题。   两个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感情,他们都知道自己对彼此的心意,但也清楚的知道他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两个人只能将这份感情压在心里。最后李君羡为了武媚娘而死,武媚娘成为女皇后并没有忘记李君羡,她还是时常思念李君羡,最后上官婉儿遇见了一个和李君羡长的极为相似的男人,她将人带去了皇宫,武则天看到他的时候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史书上有李君羡这个人吗他是李建成的儿子吗?

有李君羡这个人但不是太子建成的儿子啊~ 李君羡是太宗皇帝时期的开国功臣,先后曾出任左武卫将军、兰州都督,左监门卫将军,华州刺史等。后来,却不料因李淳风及一谶语而遭惨祸。
李淳风是在那时就相当于国师级人物,他算到:“唐三世之后,武主女昌......”意思就是说唐代经历三世之后,就会有 与“武”有关的“女人”来统领国家。唐太宗那时是唐二世吖!即是说唐太宗死后再一世,大唐江山就让“武主”霸占了。他当然不想啊! 就在此时,唐太宗发现他的臣子 李君羡担任的职务都有“武”字,就开始起疑心了,后来,宫中饮宴,大臣们调侃 让大家都把自己的小名说出来,结果李君羡的小名是“五娘”,唐太宗就以为是女主吖!!结果就把李君羡给咔嚓了...... 建成嘛,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算起来,辈分的话,李君羡也能称得上是他叔伯了,所以李君羡不是李建成的儿子啊!


史书上有李君羡这个人吗他是李建成的儿子吗?

李君羡是武安人,是唐王朝的功臣。在《新唐书》中,也有其条文,《新唐书》卷九四略云:“李君羡,洺州武安人。初事李密,后为王世充骠骑,恶世充为人,,率其属归高祖,,授上轻车都尉,秦王引置左右。” 书中所说的王世充本西域胡人,因隋乱而据洛阳,在隋末的战乱中,他开始投靠李密,后投奔王世充,为王世充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王世充封为骠骑将军。由于王世充的心胸狭窄,用人多疑,秦叔宝、程知节、李君羡等弃之归唐,鄙薄世充为人可能是一个原因,但不归窦建德等其他割据势力而降唐,,主要是因为瓦岗寨所形成的关陇与山东联盟的因子。李密败亡,八大柱国李虎后裔李渊为关陇贵族的代表,瓦岗寨系统的山东豪杰纷纷降唐,也就不足怪了。 李君羡投唐之后,被秦王李世民引置左右,授上轻车都尉。不久,他随李世民在山西介休大破宋金刚立下大功,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受命破王世充的运粮车队于武牢至洛阳之间,致使王世充降唐,《资治通鉴》书中有云:“王世充太子玄应将兵数千人,自虎牢运粮入洛阳,秦王世民遣将军李君羡邀击,大破之,玄应仅以身免。”。唐王朝统一后,北方边塞少数民族突厥屡犯边境,李君羡受命出征,每战均旗开得胜,在《旧唐书·吐谷浑篇》中说:“亚将李君羡率精骑别路,及贼于青海之南悬水镇,击破之,虏牛羊二万余头而还。”,可谓战功赫赫,之后,李君羡被封为武连县公。唐太宗时期,李君羡先后曾出任左武卫将军、兰州都督,左监门卫将军,华州刺史等。后来,却不料因李淳风及一谶语而遭惨祸。 李淳风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的传。他是唐太宗时人,博通群书,精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曾经主持铸造浑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但他在史书中又被描写成一个预言家,在小说中更成了出阳入阴,兼判冥事的半仙。新旧《唐书》的《李淳风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它与《推背图》关系极为密切,我把较为详细的《旧唐书》的记载征引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 :“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 (原文大意是:在唐太宗是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本《秘记》,里面说:“唐代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皇帝就召来李淳风,让他细访此事。李淳风说:“我据天象推算,此事的朕兆已经形成了,这人已经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宫中。从现在开始算起,不过三十年,她就要据有天下,几乎要把唐朝子孙诛杀殆尽。”太宗说:“把宫中那些可疑的人都杀了,你看如何?”李淳风说:“这既然是天意,就没有逃避的办法了。该称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杀的人再多,也不过是些无辜的人。而且根据天象,此人已在宫中,并且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她就年纪大了,那时她的心肠也软了些,即使取代唐的天下,可能对陛下下的子孙不会杀伤过烈。如果陛下现在把她杀了,上天一定会重新生出一个更年轻的。此人年轻,性情可能更为狠毒。如果这样,陛下的子孙也许就真得被杀光了。”太宗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就罢手了。) 什么叫《秘记》?秘记又叫谶记,还有其它象谣谶、谶语、图谶、图书之类的名字,其实是一种政治性预言的抄本。它起源很早,起码不晚于春秋。它用口头形式流传时叫谣言,叫谶语,写成文字、绘成图形就叫图书、秘记。大家都熟悉的陈胜在大泽乡,往鱼肚子里塞了块帛,上面写了“陈胜王”,便是图书;而让吴广学着狐狸的声音叫出来,就是“谣言”了。唐太宗时流传的“秘记”,其实也是这类东西。“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言是谁造的?已经无从考察,但总不会是武则天家族的朋友。唐太宗虽然天纵神圣,可是遇到这种江山社稷的大事,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于是太宗皇帝就吩咐李淳风用法术去搜寻,然后杀掉以绝后患。在防止政权易手的问题上,中国历代的大政治家们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然而据《唐书》所说,太宗皇帝只听了李淳风一套“天命难违”的话,就再也不追究了。于是我们便从这故事中看到了李淳风数术的高明和李世民的知天命而行仁政。但是事实似乎并没有这样简单和圆满。同样是《旧唐书》,在《李君羡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主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封为武连郡公)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勾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 (大意:贞观初年,太白星屡屡在白天出现,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要有女皇帝兴起。当时又有谣言说:“要有女皇帝统治天下。”太宗听了很不安。当时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的时候,做了一个酒令,让每人都说出自己的小名。到了李君羡,他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太宗听了一怔,立刻想起了“女主昌”的预言。但他旋即大笑道:“什么女子竟能如此勇猛!”下来后,太宗再根据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郡公,官职是左武卫将军,把守的是玄武门,再加上又叫五娘子,显然“女主武王”就是他了。于是他就硬给李君羡安个罪名,把他杀了。) 这一故事,同样也记载于《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卷》 “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见,主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现在我们看来,已知道“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是应在武则天身上,可当时李君羡的存在却是为武则天挡去了一场灾祸,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果然后来武则天登上了帝座,四十二年后,于公元六九零年武则天代有天下,李君羡的遗属诣阙称冤。为报恩慰灵,第二年,武则天给李君羡昭雪,追复官爵,厚礼改葬。 而作为一代明皇的唐太宗又何以会相信一句谶语呢?原来,还与李氏取代杨氏,废隋立唐有关,据《资治通鉴》卷一八三炀帝大业十二年(616)条略云:在隋末,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谶语广为流传,李密、李渊、李轨均先后以之号令天下。李密自雍州(邱)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会有李玄英者,自东都逃来,,经历诸贼,,求访李密,云“斯人当代隋家。”人问其故,玄英言:“比来民间谣歌,有《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桃李子’谓逃亡者李氏之子也;皇与后,皆君也;‘宛转花园里’,谓天子在扬州无还日,将转于沟壑也;‘莫浪语,谁道许’,密也。” 李密后来主权瓦岗,瓦岗寨成为各路英雄辐辏之地,不能说不与此谶语大有干系。在《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略云:帝(李渊)以姓名著于图谶,太原王者所在,虑被猜忌因而祸及,颇有所晦。时皇太子在河东,独秦王侍侧耳,谓王曰:“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然天命有在,吾应会昌,未必不以此相启。今呈励谨,当敬天之诫,以卜兴亡。自天佑吾,彼焉能害,天必亡我,何所逃刑。” 由此可见,太宗之所以会视李君羡为死敌,盖与当时世人迷信谶语有关,李氏自己也是由一句谶语发家打下了花花世界,又怎么会将“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种性命攸关的谶语置若罔闻呢,《苏轼集卷一百五志林十三条》中所言甚是,“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李君羡的死盖为以谶丧生啊!


上一篇:胡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