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图片
李隆基坚持要杀掉上官婉儿是因为什么?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被杀,是李隆基有必须杀她的理由。唐隆元年(公元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之变,处死了韦后、安乐公主以及其所有党羽,彻底剿灭了意图把持朝政的韦氏集团。而在这场宫廷之变中,原本是太平公主阵营的上官婉儿,却意外地被李隆基十分干脆的下令处死,即便是有大臣为她求情,李隆基依旧是不为所动,最终下令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上官婉儿的意外被杀,令不少人都十分不理解,要知道上官婉儿要才学有才学,要能力有能力,并且还相当配合地参与了唐隆之变,按理说这样一个“自己人”,李隆基是没有理由将其杀掉的。但上官婉儿最终还是死在了李隆基的手中,那么说,究竟是什么仇和什么怨,让李隆基执意杀掉上官婉儿呢?实际上,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处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她自找的,正是她自己,给了李隆基一个不得不杀她的理由。上官婉儿在被杀前的人生经历,几乎就是翻版的武则天。上官婉儿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其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而她的父亲上官庭芝也在朝中身居要职,从上官婉儿的家庭来来看,她妥妥的是一个高干子弟。只不过,她这位高干子弟,并没有享受太多家庭给她带来的风光,在她刚出生不久,她的祖父上官仪,因为替唐高宗李治起草废除武则天的诏书,招来了武则天的忌恨,最终上官仪与儿子上官庭芝一道,被打入天牢,没多久就被处死。而上官婉儿和其母郑氏,则被配没掖廷,成为了一个供人差遣的奴仆。家庭境况的极具转变,让上官婉儿母女二人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当时的上官婉儿还只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这无疑就更加让母女俩的生活变得极为艰辛。不过,虽说在掖廷为奴,但郑氏对女儿的照顾却丝毫没有落下,上官婉儿也因此得以长大成人,并且,郑氏在对上官婉儿的教育方面也相当严格,每天都会督导女儿研习诗词,广涉文史,明习吏事。郑氏之所以这样做,源于她在生下上官婉儿之前所做的一个梦。据记载,在郑氏分娩之前,曾做过一个梦,梦里有一个巨人,将一杆秤交给了她,并对着她的肚子说了一句“只要持此秤,必称量天下士。”而郑氏梦醒之后,便生下了上官婉儿,因此,她就认定,自己的这个女儿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大人物,说不定还会像女皇武则天一样。因此,即便是家里突遭变故,母女二人成为了掖廷的奴仆,但郑氏始终没有放弃希望,而上官婉儿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再加上也极为聪慧,因此,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之人。等到她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她的聪慧之名已经传遍了整个掖廷,并且,因为继承了家族良好的基因,上官婉儿在外貌上也出落的亭亭玉立,这就更让她被掖廷里的人津津乐道。有道是金子总要发光,随着上官婉儿的美名在外,当时掌权的武则天也从宫女的嘴里知道了掖廷有这么一个小姑娘,向来爱惜人才,并且对人才的出身并不在意的武则天,很快将十四岁的上官婉儿招至宫中,当场出题对其考验,看一看这个被掖廷上下交口称赞的小姑娘到底有没有真本事。考试的结果不言而喻,上官婉儿不仅完美地回答了武则天的问题,并且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最重要的是,她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足以说明,上官婉儿是真的有一定真本事的。这下,武则天是大为高兴,当即就下令,免去了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并让她自此之后,留在自己身边,专职负责掌管诏命。按理说,武则天是上官婉儿的仇人,正是她一手制造了上官家的惨案,将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等人下狱并捕杀,为何武则天还会重用上官婉儿呢?另外,上官婉儿对于被武则天重用,为什么没有抗拒呢?这就要说武则天的胸了,虽说她在某种程度上颇有些睡眦必报,但一码归一码,看到才学俱佳的上官婉儿后,武则天难免会生起爱オ之心,要知道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她对于人才的提拔,向来是不拘一格,因此,提拔重用上官婉儿也是十分正常的事。另外,上官婉儿在被武则天召见时是14岁,这个年龄与当年武则天被召进宫时年龄一致,从上官婉儿身上,武则天或许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因此也会对她生起一股爱怜之心。最重要的是,上官婉儿确实有真オ实学,这一点是她能入武则天法眼的真正原因。不管武则天究竟是为何会看中上官婉儿的,但可以看到的是,上官婉儿自此开始,命运得到了彻底转变,并且,仗着丰富且扎实的学识基础,上官婉儿在成为武则天的书之后,工作表现得相当出色。根据流传下来的资料显示,上官婉儿不仅能完整晰的将武则天的旨意表达出来,并且还能此基础上,尤其擅长将普通制式的词汇,用优美且大气的辞藻表现出来,比如在武则天某次临温泉宫时,上官婉儿献诗一首,就展现出她独特的才华。从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上官婉儿作为一名女作家,但她的行文风格所呈现的大气,丝毫不亚于男作家,而武则天恰恰喜欢的就是这种风格,因此,上官婉儿逐渐得到武则天的信任和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随着被武则天的幸,上官婉儿也在日益高涨的权中迷失了自己,曾经有一次,她因为一个错误触碰到了武则天的底线,几乎差点则天处死。这件事记录在《控鹤府秘史》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是武则天极为宠爱的男张宗昌,当时上官婉儿由于经常出入宫,因此没少撞见武则天与张宗昌鸾倒凤,不过,因为对上官婉儿的信任,因此,武则天并未对其避嫌。但时间长了,张宗昌看上官婉儿的眼神就不太一样了,两个人眉来眼去,没多久就开始卿卿我我,混在了一起。只不过,这些事情是背着武则天进行的,毕竟从名义上上来讲,张宗昌是武则天的男宠,因此,在某次武则天撞破了两人的“好事”之后,当场就勃然大怒。也正因为这件事,震怒的武则天当场就要将上官婉儿处死,不过,在张宗昌百般求情以及上官婉儿痛哭流涕地认错后,武则天考虑到因为这种事杀掉一个好移书着实不值当,最终就饶了她的性命。不过,有道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上官婉儿的所作所为,最终还是付出了代价,武则天将其处以“面”之刑,即在脸上刻字,这种刑罚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下,也是一种侮辱性极重的刑罚。不过,相比于被处死,显然这要好得多,而上官婉通过后期的处理,在她的面部绣上一个梅花,让原本是疤痕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十分别致的图案,一时,居然成为了大唐女子相模仿的对象。当然,上官婉儿与张宗昌“私通”一事,究竟是真是假还有待考证,但她在武则天在位时,逐渐位高权重却是不争的事实。之所以能如此,与她极强的政治敏感度有莫大的关系。早在武则天的身体日渐病重时,上官婉儿就开始给自己找退路,毕竟武则天驾崩是早晚的事,而在当时,朝中关于让武则天将江山归权于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审时度势之后,上官婉儿决定投入唐中宗李显的阵营。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神龙元年发生的“神龙之变”前后,上官婉儿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正是她的居中联合,暗中策应,オ会让张谏之等人顺利的来到武则天的床榻之前,最终在局势压制下,武则天宣布退位。而当初曾经为上官婉儿求过情的张宗昌,也是在这次动变中,间接地死在了上官婉儿的手中。通过及时改换阵营,上官婉儿获得了唐中宗最大的信任,不仅地位依然稳固如初,并且,唐中宗又将她纳入宫中,自此,上官婉儿摇身一变,成为了李显的昭容。而这种审时度势的及时改换阵营,从而在其中获得利益和好处的事情,在不久后,上官婉儿又一次上演了一遍。唐中宗季显登基后,由于性格的原因,导致他对于朝政的把控力相当弱,而这一点很快就被上官婉儿看了出来,同时,显的呈后韦氏,也相当明白这一点。因此,在上官婉儿的不断怂之下,韦氏开始仿起了“重走武则天之路"的,同时又加上了一个安乐公主,这三个女人在当时,几乎把持了所有的朝政。除了把持朝政之外,这三人当时的私生活也十分混乱,上官婉儿情人极多,其中个就是武则天的子武三思,她不仅自己和武三思混在一起,还把武三思送到了韦氏的床上。而韦氏呢?明知道当年武三思差一点将丈夫李显害死,但并不以此介怀,反而很快也和武三思打得火热,至于安乐公主就更不用说了,母亲都做出表率了,身为女儿怎么能示弱。4在这种的背景之下,公元710年7月,55岁的李显突然驾崩。关于李显的驾崩,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其中嫌疑最大的就是韦皇后,据说是她在李显的饭菜里下毒,导致其中毒身亡,不过,究竟是不是她下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的韦皇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实现她那“武则天”的梦想了。只不过,有人表示反对,并且反对的人还是两个。一个是李显的亲妹妹太平公主,一个是李显的亲侄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喜欢的女儿,自幼就深受武则天的喜爱,可以说她是当时权势最大的公主,而李隆基,则是李旦之子,由于父亲李旦的被贬,导致李隆基小时候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不过,也正是这种环境,让他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就在李显驾崩前的几个月,李隆基已经暗中来到了长安,在这一段时间里,李隆基做的做多的事情,就是联络和结交羽林军中的高级将领,比如万骑长葛福顺,陈玄礼等人。那么说,李隆基在李显驾崩之前就回到长安,并联络军中将领要干什么呢?如果说他想造反恐怕有点说不过去,不过,从他的行动轨迹来看,他大概率是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因此,才会做出防范的准备。也就是说,有人给他透露了消息,告诉他长安城将会发生巨变,因此他才会在这个时候回到长安,并有意结交军中将领,为即将发生的事情提前做出筹备。而这个透露消息的人,正是上官婉儿。从韦氏集团再次改换阵营,是上官婉儿不得不做的决定,在她通过与韦氏等人接触后,发现韦氏以及安乐公主,比着她曾经的老板武则天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管是谋略还是手段,甚至连上官婉儿本人都不如,她提前预见到韦氏最终必然会失败,因此,及时给自己找退路也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而在当时,朝中能控制局面,并占据优势的,也就是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已经和李隆基成为盟友,所以,上官婉儿也就在名义上,成为了李隆基一个阵营的人。而正当韦氏还在做着女皇梦时,在当年的7月的一天夜里,李隆基抢先出手,与太平公主联合,先是用武力手段接管了羽林军,之后杀入禁宫,诛杀了韦后以及安乐公主。最有意思的,就属上官婉儿,当时她被李隆基的手下抓住后,不仅没有丝毫惊慌,反而胸有成竹的拿出她与太平公主之前拟定好的诏书,向李隆基信誓旦旦的表示,她是自己人。只不过,李隆基根本不吃她这一套,虽说有部下求情,但李隆基毫不犹豫地下令,将上官婉儿杀了祭旗。至此,一代才女,曾经大唐最有权势的女秘书上官婉儿,算是彻底香消玉殒,只不过,她到死都没想明白,明明自己已经转投太平公主阵营,为何同为盟友的李隆基还是会杀了她?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上官婉儿确实是李隆基的盟友不假,包括李隆基回到长安,以及发动“唐隆之变”时策应,上官婉儿没少出力,但她忽略了一点,就是李隆基的志向,远不止仅仅是剿灭韦后集团。按照当时的局势,韦后集团覆灭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将会登上皇位,这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举兵之前就商量好的,只不过,李旦这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符号,是维系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平衡点。因为一旦局势稳定在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必然会因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大打出手,到那个时候,两人之间也就必然会势如水火。而作为上官婉儿来说,一个在禁宫中待了多年的人,手里不仅掌握着各方面的资源,并且由于常年负责诰命,不少官员的任命也出自她的手下,这样一个人,若是在将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闹翻时,选择帮助太平公主,那么无疑是李隆基的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上官婉儿必须死,而当时恰逢动乱,正是杀一个人的好时机,若是此时不消除这个隐患,等到时局稳定,再想杀她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李隆基才会十分干脆地下令将其处死,没别的原因,只是李隆基考虑的比较长远一点。另外,上官婉儿当时胸有成竹拿出的那份诏书,也是让她丧命的原因之一,这份诏书是在李显驾崩之前,她与太平公主拟定的,只不过,诏书内容是说在李显死后,立李重茂为帝,而非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上官婉儿拿出诏书的意思,是表明自己是太平公主阵营的人,但诏书的内容却犯了李隆基的忌讳,李重茂当皇帝?那我岂不是白来了?所以,出于愤怒,也出于灭口,只能是杀了上官婉儿。综上所述,李隆基在唐隆之变时,执意要杀掉上官婉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上官婉儿这个人,对于李隆基来说,始终是一个隐患,虽说她冰雪聪明,但政治投机的目的太过明显,为了自己将来接管大权,杀掉她也是必然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上官婉儿公然拿着一份立别人为帝的诏书,李隆基不杀她才是怪事。
李隆基为什么杀上官婉儿?
李隆基杀上官婉儿:原因之一:上官婉儿和武氏走得太近。上官婉儿的开局非常差,但人家走了一拨“低开高走”。进宫时,以罪人身份进入了夜庭,当时仅仅1岁。很容易脑补出这么一个画面,一群身份低下的女子,在宫中干着体力活,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女子,还带着一岁的孩童,可谓是艰辛。想当年,上官家也是威名赫赫,家主上官仪(婉儿的爷爷)可是丞相,无奈,因为上官仪主张废了武后,得罪了武则天,因此,上官家男的全被砍了头,女的被送入了夜庭。可以说,武则天就是上官家的第一号仇人。但是,谁能想到,后来,提携了上官婉儿的还是那个仇人。在上官婉儿十三岁的时候,因为文采出众,被武则天发掘,从此成了宫中女官。而不久后,上官婉儿的母亲也取消了罪名,开始享受美好人生了。不过,年轻气盛的婉儿,有一次还是得罪了武则天,违逆了武则天的旨意。这种事情,本来是要杀头的,而武则天爱才,给予了黥面之刑。曾经的仇人,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恩人,从此后上官婉儿对武则天忠心不二,而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和上官婉儿走得也是极近,至于李氏,则完全排到了武氏后面。上官婉儿和武家人走得越近,和李家人关系就会越远。当李隆基出生的时候,上官婉儿已经21岁了,这是绝对可以给李隆基当阿姨的。李隆基的成长过程中,见证了武家人和上官婉儿的得势,虽然,武则天是李隆基的亲奶奶,但过于宠信武家人,甚至有过立武家人为储君的思想,还是让年轻的李隆基不爽。所以说,李隆基对上官婉儿的不待见,首先就是来自上官婉儿更认可武氏。原因之二: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转舵讨好韦后。原因之三:上官婉儿抱太平公主的大腿。上官婉儿对于文化传承是有功的,她建立文学馆,搞诗词比赛,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而且上官婉儿让人管理作品时,用香薰,导致很多年后书籍没有任何虫咬的迹象,而且还散发着香味。
上官婉儿有丈夫吗
上官婉儿有丈夫。上官婉儿的丈夫是唐中宗李显,李显复位之后将上官婉儿封为了昭容,之后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但是在武则天时期曾经和太子李贤是恋人,李贤死后又跟武三思有绯闻。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出生于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其母郑氏去世后,婉儿上表将自己的品级降为婕妤以示哀悼。上官婉儿曾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711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上官婉儿是谁的妃子
上官婉儿可以说是唐中宗的妃子。她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唐中宗李显时期曾经被封为昭容,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治文书。
昭容是古代妃嫔等级之一,属于正二品。历史上最著名的昭容就是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宫内的女官,她出生在世代官勋的上官家,祖父上官仪官居宰相。
但是上官仪曾经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武则天大怒之下杀掉了上官仪一家,女眷被发配进掖庭为奴。上官婉儿就在掖庭度过了童年。但是上官婉儿在母亲的抚养下也长成了一个富有才学的少女,并且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
武则天作为女帝,喜欢有才华的女子,就提拔了上官婉儿为助手。为了免去上官婉儿奴婢的身份,武则天封其为才人,享有嫔妃的待遇和俸禄。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共事二十七年,在武则天日薄西山的时候,上官婉儿投靠了唐中宗李显,李显登位后封其为昭容,但上官婉儿的身份还是专掌起草诏令的女官。
上一篇:建筑施工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