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11)要真实。 2、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 3、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注意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区别: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例如:他,一个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股可爱的神态,一会眼珠左转右转,十分机灵的眨着眼,高翘的鼻子下一张灵巧的小嘴,别看它小,从早到晚就属它最勤劳。最有特色的是他那蓬松的西瓜太郎的发型,走起路来忽上忽下,像个不知疲倦的精灵。 神态描写专指对脸部表情的描写刻画,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 她的脸好象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 她听到这儿,噗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投进池水里,脸上漾着欢乐的波纹; 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4、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5、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6、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7、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望采纳,谢谢!
记叙文写作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总之,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因为角度不同,说法也就有一定差异,对此,应注意区分。
2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怎样写好记叙文?
怎样写好记叙文
在中考中无论怎样变换形式,记叙文体仍然是主流。写好记叙文特别注意内容、语言、篇章结构这三方面。在中考评分细则中,对这三点的要求是很明确的。
一类卷要求:(1)须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2)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3)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好的记叙文必须是复杂记叙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 记人叙事不再是单项,而是多项至少两项以上。
② 要在记叙文这个“尺水”中“兴波”,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跌宕起伏的文章最耐读。
③ 主题由简单记叙文的单一性转变为多元性,所涉及的问题应是有哲理的问题,有文化内涵的问题,主旨需深刻,见解应独到。
④ 表达方式不再是单一记叙,而应为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夹叙夹议,相辅相成。
⑤ 记叙内容应做到生动具体,因为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绘寄托作者一定的情感,使读者受到教益。如果内容空洞,就达不到这样的目的。
⑥ 写好开头和结尾,注意过渡和照应。
⑦ 文章真情实感最动人。真挚的情感能化平凡为神奇,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切忌无病呻吟,生拼硬凑,要有感而发,感于时代,感于生活。
下面我们援引几篇作文来体会优秀记叙文:
启迪
想品味春天的味道,莫过于沏上一杯春茶,春天的茶叶是最清爽的,没有陈年的浓郁,设想在那百花齐放,生机勃发的春日中,一位清秀的采茶姑娘采撷下那春天的第一抹绿意的时候,便总觉得那其中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
其实我并不懂得茶道,更不懂得茶中选材配制得奥妙,但我仍喜欢喝茶,尤其是放进几颗冰糖和干玫瑰花的时候。
那天闲来无事,便又沏了一杯茶,若是往日,忙碌得我自是无暇顾及茶是如何沏成的,而这次不同嘛,反正时间充裕,我选好茶和玫瑰,水很快就做开了,我把水倒在了杯中。
起初花和茶叶是一齐浮在水面上的,但是渐渐的,茶叶便舒展开干皱蜷缩的身体,缓缓地沉入了杯底,与此同时,那玫瑰花也展开紫红色的花瓣,如出水芙蓉般在水面绽将开来。茶色越来越浓郁了。香气也开始在屋中弥漫开来。我的小屋中充满春的清新的气息。
这一过程是那样的短暂,却又是那样的自然与和谐。
我无语。
不知是因香气而陶醉其中,还是被这一很小的细节而为之动容。
是的,面对这可人的玫瑰花茶,很多人都会赞颂这花的芬芳,花的美丽,而很少去因那杯底的茶叶而留意,面对这可人的玫瑰花茶,很多人都会因那杯中的点点紫红而啧啧称赞,却忽视了茶色中所蕴涵的那份清湛。可那片片的茶叶却是那样的无怨无悔呀!它宁可散发出所有的清香,去烘托玫瑰花的缕缕幽香。它宁可身沉杯底,也要托起玫瑰花的美艳与芬芳。
哎!香远益清,莲花的君子之风有目共睹,而茶叶不仅满足于此,又多了一层虚怀若谷。它不轻浮,不虚华,它对自己从来都不在乎,它只是,它只是在自己所生活的空间,默默地,默默地奉献……
因为它知道,它在完美这别人的同时,也在完美着自己。
春天了,百花争妍,竞相开放。而在这大好春光之下,我却躲在自己的小屋中,偏执地欣赏着茶中的叶,水中的花,因为我知道
杯中的茶叶啊
在默默地托起一份属于它的春天。
简评:
这篇小文突出的特点是①哲理穿透,使文章深意叠出。②托物抒情,描写对象富有象征意义,作者把茶象征为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③抒情议论的生发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与记叙描写水交融。
我生活在“朔月之光”中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朔日的月相人看不见,叫做新月,也作朔月。朔月无光。”我轻轻地默念……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一直在有看不到的光芒笼罩着我。
仿佛朔月之光。
“为什么那么没有信心?”
眼前是重重愤怒的表情,突然意识到她真的生气了。“记得上次你我的争论,我说朔月无光,你却说有,尽管朔的月相人看不见,我们的争论纯属胡扯,可我还是喜欢你坚持自己的观点永不放弃的性格……可是这次,你为什么这么没信心!……”
是啊,为什么呢?……我低下头,静静地思索……难道一次计划失败,我就要永远羞愧地面对大家了吗?……我望望重重,又望望手中的辞职信,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我要辞职。”我凝视着虚空,“我要……好好歇一歇。”
重重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砰”的摔门声和呆坐在教室中的我。手中的辞呈已被汗浸湿,思绪飞回了几小时前……
今天是年级板报评选的日子,我不由兴奋得心砰砰跳。记得昨天的这个时候,我还在为时间紧迫却没有新构想而坐立难安呢!然而偶然从B班经过,却望到B班板报上刚刚完成的主图案英俊的精灵王子莱戈拉斯!只是……颜色的搭配很不协调,加上笔法粗糙,整个画面异常萧索。…我顿时生出一个想法为何不把它“移”到我班的板报上呢?
于是我不顾重重和班长大人的劝阻,倾注了极大心血,精灵王子的贵气跃然“板“上。清亮长发的金色魅影,深邃的眉宇下明亮的眼睛……。然而—
“G班出现严重抄袭现象,将失去比赛资格!”这便是我失败的结局!
一时间空气冻结,天崩地裂……我知道等待我的是或许永远驻存的谴责,于是我不敢看同学们的眼睛,蜷在座位上,默默地,默默地完成了我的辞呈。
……眼泪突然滴落在我手中的信封上,讨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脆弱……我把手抬起来,想要托起已经酸了的下巴,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重重抱着一摞书站在教室门口。
“喏,” 她走过来,费力地将怀中的书摊放在桌上,“……《板报版面大全》《工艺•美术》《新板报设计》《优秀设计荟萃》……趁今天还没过去,快将功补过吧!”
望着重重充满期待却又装得满不在乎的神情,我不由得露出了笑容。“笑什么!快去画!”“不必用这些书了!”我自信地答道,“我已经有了绝妙的构思!”
我心怀感激地,用真情绘出了我的构思: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小女孩,静跪在地面上仰望夜空,空中隐约的月影,银白色的光芒笼罩了她,仿佛在应衬着女孩清澈明亮的眼眸。标题为:朔月之光芒。
“朔月之光芒?”重重默念。
“怎么?不好吗?”我回过头。
“真有你的!”重重快乐的哭了。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一进教室便望见板报的周围围满了人,同学们一看见我,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望到人群中的重重,她正顽皮地望着我,做出“OK”的手势。
“不错嘛!”——是教导主任的声音!我定了定神,才发现班长大人已把老师们都叫了来。“你能将深刻含义融入画里面,我愿意为你鼓掌!”班主任老师微笑道。
一时间我有些受宠若惊,但很快平静下来。这才终于发现,原来一直在有看不到的光芒笼罩着我,它发自我的心灵深处,时时刻刻地坚定着我的意志,雕琢着我的灵魂……
仿佛朔月之光。
简评:
读完此文,给人的感觉是“女孩可爱、文章精彩。”① 此文是半命题作文,填题很关键,小作者意识超前,含蓄的设置了与中心紧密相连的“朔月之光”四个字,以虚补实,拟得雅致独特,实为一大亮点。② 她将平常的内容写出了不平常的情节和主题。彻底改变了平铺直叙的写法,立意看似寻常实则别致,在文中友谊的笃厚、心灵的转变、人性的光辉都有所体现,是一篇复杂的记叙文。③ 有效的调用了多种叙述技巧,如“插叙”“题记”的使用,使行文错落有致,引人注意。④ 能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⑤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特别是她的心理描写,真实而准确的写出了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励志故事】
两棵树的命运
农夫在地里种下了两粒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第一棵树开始时就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初的几年它并没有结果实,这让农夫很恼火。相反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了这一点。这使农夫很欣赏它,并经常灌溉它。
时光飞转,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由于身体强壮,养分充足,终于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却由于还未成熟时,便承担起了开花结果的任务,所以结出的果实苦涩难吃,并不讨人喜欢,相反却因此而累弯了腰。老农诧异地叹了口气,终于用斧头将它砍倒,用火烧了。
(故事总结)急于求成的结果只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们不妨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
如何写好记叙文
何永康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高考作文权威指导专家。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后来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顺,结构完整,一般可得中等分数。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高三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潜力和优势,写出比较优秀的记叙文来呢?我提示几点供考生参考。
第一,在弄清“题意”后,围绕“题意”在考场上迅速过一下自己的“人生电影”(以近期为主)。譬如写《尝试》,考生可以这样问自己:这些时候,我有哪些“尝试”?熟悉的人中间有哪些“尝试”?这些“尝试”中,有哪几个最令我动感情?其中,又是哪一个最令我心潮起伏,在考场上想起来都很激动?于是,你就锁定“这一个”!这叫做“糊涂识别”,在走马观花中选定最惹眼、最勾魂摄魄的“生活之花”;也就是说,要在快速选材中丢弃“芝麻”抱“西瓜”。记叙文必须以情动人。考生自己不动情,写出来的文字焉能打动阅卷老师?1988年考《习惯》,许多优秀记叙文写了千差万别、各具光彩的“好外婆”和“好奶奶”。这些考生的选材很聪明。他们在感情的“敏感区”中进行了快速“优选”——爸爸,不如妈妈亲,“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不如妈妈的妈妈、爸爸的妈妈亲,因为隔代之间的情感格外无功利,格外刻骨铭心!从“宣传”效果上讲,这种“材料”也容易让阅卷老师为之共鸣,因为大部分中年老师会由此想到自己逝去或将要逝去的奶奶和外婆,心弦的共振便可想而知了!当然,我不是在此号召江苏考生都扑向“好外婆”、“好奶奶”。我强调的是,要快速捕捉人类感情汪洋大海中最耀眼的“浪花”。其他如“乡情”“师生情”“同窗情”“手足情”等等,亦是考生们值得去搜索和觅取的“领域”。
第二,不要回到古代,不要复述经典。这一问题,我在2004年阅卷结束后就强调过了。然而后来仍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为什么呢?一个直接原因乃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你考《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我就从近年来学过的《语文》教材和辅助教材中找,立马召唤到许多古代的山、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太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1 2005年考“豹尾”,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一位古代大明星——项羽,他的乌江自刎确实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心理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近些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依然喜欢到现代文阅读、古代文阅读、名言名句中找“材料”。甚至到本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中找“材料”。这是很不明智的,这些“材料”多为经典,它可以帮助你提高综合素养,提高审美水平,但不能拿来“改造”为临场记叙文。如果这么做了,一个直接的后果是选材“撞车”,再一个后果是隔靴搔痒,融不进自我,无法产生动情效应(譬如被某些考生视为“终南捷径”的“故事新编”)。拿来作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如何呢?也不行。因为这些“材料”你知、我知,考生皆知,英雄所见略同,篇篇作文皆“点”此“睛”,这个“将”在阅卷老师的眼里便很快贬为“小卒”了。我在七八年前提醒过考生,万万不可找那些“名人”(如袁隆平、王选)来“帮忙”;因为他们有名,一定会造成“追星族”,而“追星族”永远是没有个性的“陪衬”而已。现在,这个问题还得再认真讲述一番,特别要讲给那些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朋友们听。
第三,如果你的生活中只有“青菜”“萝卜”,那么,你一定得设法放一点“生活的味精”——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描写,否则,一锅“青菜萝卜汤”,谁喝了也乏味。那年考《战胜脆弱,选择坚强》,要求考生必须联系“自己”,同学们无法再求助古代名人或当代名人了。于是“实话实说”,数以万计的考生老老实实地写了自己面临的最大“压力”——考试。结果很不理想,几乎千篇一律:快要考试了,本人挑灯夜读,全家轻手轻脚,妈妈送夜宵,爸爸关了电视机,“拜拜”足球赛,终于考完了,成绩不理想,老师在叹气,同学翻白眼,妈妈哭鼻子,爸爸吹胡子,于是我痛苦,要振作,要坚强……”这种作文,分明清汤寡水,很没味道。怪考生吗?不能全怪,因为他们的生活面就是这么大,他们面临的“压力”的确是“考试”。那么,怎样才能别开生面、使“大路货”显出一点新光彩来呢?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再复述一次。一位考生也写“考试”压力,也写挑灯夜读,明显地落入了俗套。然而,机智地增加了一点“味精”——夜读中的“我”,突然发现书桌上的时钟已经快要耗尽电池,那根长长的、瘦弱的秒针,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顽强地颤动、颤动,企图向上攀升……啊,我就是这根长长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伟大的秒针啊!读到这儿,阅卷老师的心弦被打动了,眼眶甚至有点湿润。这就是作文中的“起死回生”,这就是颇有动情力的细节描写,这就是奇妙的写作“味精”,这就是我经常讲到的高考作文中的“亮点”。有了“亮点”,你才能摆脱“随大流”的困境,向“发展等级分”进军!说到这儿,同学们会问了:何老师,这“味精”从哪里觅取呢?我想,前面提及的古今经典、教材名篇、名言名等等,只要你平时多读、多记、多品味,它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给你提供“灵感”,提供“机智”。再者,在平时生活中,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荣誉感,多一点责任感,你就会觉得生活是有“味儿”的,你的记忆仓库中就会有一些“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到时候快速“优选”,它们会呼之即出的。
第四,原汁原味地展示高三学生的生活画面、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里强调的是“原汁原味”,不是过分理性地提炼出来的“蒸馏水”。就是说,哪怕带有某些杂质、某种污染,也比那种纯而又纯的“H2O”好!我曾经戏说:撇开写作技巧、知识面和词汇量不论,高中生的记叙文不如初中生,初中生的记叙文不如小学生。为什么?因为人长大了,就会多一些顾忌,多一些俗套,多一些粉饰,多了些“欲说还休”。所以,我不喜欢高三学生把自己装扮成相当“成熟”的“小老头”“小老太”。应当充分展现一个本本色色、活蹦乱跳、童心未泯、当代风味、可亲可爱的“你”。你们的审美取向、思维节奏、情感色彩、文字风貌,是你们“这一代”的。我们这些老、中、青阅卷者,十分珍视高三“小朋友”们的个性风采,哪怕有些“另类”,也能颔首而对之。举一个例。1999年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位考生这么写:进人高中了,不断考试,痛苦不堪,于是设法移植了一位老教授的记忆,从此柳暗花明,考试不在话下,顺利考入了重点大学。(按:写到这儿,很是一般,许多考生都这么构思,“撞车”了!)进入大学之后,头一桩重大事儿是什么呢?就是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按:这在80年代阅卷时,肯定会引起反感,太不守学生的本分了!)终于如愿以偿,明日要和女朋友约会了。谁知前一天夜里,老教授突然思维活跃,不停思考,害得我彻夜未眠,第二天一觉睡到下午,错过了约会的良机。我责问老教授,他说:“科学的灵感稍纵即逝,我得抓紧它,这也是为你今后的发展着想啊!”第二次又约会了。老教授没有误我。我准时见到了美丽的姑娘,正欲张开口,说出全世界爱情领域最经典的三个字,突然,老教授又发威了,使我吐出来的不是那三个字,而是公式、定理和概念……姑娘一听,白了我一眼,说:“有毛病啊……”扬长而去。我立马同老教授算账。教授说:“看来咱俩的关系得调整调整了,应当以你为主,以我为客,客随主便,主取客长,方能和谐,方能进步。”我听了,拍手叫好,从此咱俩配合默契、相辅相成,一片和谐……面对这种记叙文,我已无须再作评点了,读者们肯定会会心一笑,肯定会喜欢这一老一少。
上一篇:丽江客栈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