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威海卫之战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10-09 00:20:38编辑:运动君

威海卫战役失败的原因

威海卫战役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原因是李鸿章避战求和,但根本原因是统治集团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不重视且放弃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这是因为这场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也因此走向了向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命运。

这场战役是十九世纪末日本为侵略中国发起甲午战争中的一次大战。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顶部,港湾内有日岛、刘公岛等岛屿,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地势险要。

1895年1月,两万日军登陆山东荣成,攻占威海卫炮台,用军舰封锁港口。当时李鸿章主张求和,陆地防御涣散,招致威海卫失守。

中国北洋舰队是远东地区最强大的舰队,尤其是定远和镇远号铁甲巨舰。主要是清政府在对敌策略的软弱和举棋不定,主战和主和派一直在争论。战和不定,海军的行动受到制约。

其次是战术上的失误,本该采用“人“字形战术,李鸿章为保存实力,采用“一“字战术。使得舰队本身易被冲散,各自为战,不能协调。再者双方兵员素质上的差异。北洋舰队本身存在做腐败,士气不正等现象。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北洋舰队株守军港、威海海陆军未能密切协同作战,是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威海之战的失败和北洋舰队的覆灭,实际上造成了中国战败的结局。


威海卫战役的影响 威海卫战役简介

1、威海卫战役影响: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894年年底,为了能在将来的谈判中对清政府进行更大的勒索,日本决定发动新一轮的军事进攻。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军国主义成为明治政府时期的基本国策。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逐渐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到十九世纪末已经步入帝国主义国家之列,综合国力迅速强大的日本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短缺对外掠夺和扩张的野心迅速膨胀。于是地大物博,软弱落后的中国就成为日本所觊觎的对象。1880年到1893年,日本军费支出由19%猛增到30%,日本的军事力量迅速增强,为对外侵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力支持。
早在1887年,威海卫海防工程开工之时,日谍就前来窥探搜集情报,同年,日本参谋部就已经制定出《征清方略》,提到“以威海卫为根据地,侵入直隶湾,轰击沿岸炮台及其他要地,以援助陆军部队进攻北京”,由此可见威海卫战役的发生并非偶然。1888年10月,北洋海军在威海卫正式成立,综合实力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名噪一时。12月份,日本参谋部密令海军大尉关文炳到达威海刺探相关情报长达70天,并在搜集相关情报后写了一份《关于威海卫及荣成湾之意见书》,提出“欲占威海卫必先取此湾为基地”明确表示荣成湾是最理想的登陆地点。这受到参谋部的高度重视,多年以来多次派遣间谍考察荣成湾具体情况,《成山卫志》《倭岛村志》都有记载。日本间谍在刺探到大量情报后,绘制了《威海设防图》。北洋海军建成后,再无添置,逐渐衰落下去,这些信息都已经被日本人所获得。1890年日本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公然抛出“大陆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就职演说,之后又逐渐演变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日本为了为了实现其所谓的“八纮一宇”的目标为侵略中国选择了一个理想的跳板——朝鲜。日本对中国的藩属国朝鲜进行内政干预和经济侵略,强迫朝鲜的大米输往日本引发朝鲜国内“东学党”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入朝平息了起义。
随后1894年7月25日,日本在朝鲜牙山口外击沉清朝运兵船“高升号”同时联合舰队在旗舰“吉野号”带领下率先攻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乙”挑起丰岛海战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清政府被迫宣战,由于腐败无能准备不足,清军一路败退。黄海大战,清军北洋舰队损失惨重,损失了“致远”,“经远”,“扬威”,“超勇”,“广甲”五艘军舰,北洋大臣李鸿章指令“避战保船”,北洋舰队最后退守威海卫北洋海军基地,此时,北洋海军的主力铁甲舰“定远”和“镇远”尚存。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度对外扩张掠夺,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朝鲜和中国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认可与支持。
起因:黄海大战之后,日本取得了黄海的控海权,李鸿章指令“避战保船”,北洋海军在旅顺港口做了2个多月修整,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一直退守在旅顺港的行为十分不满,电令丁汝昌:“率定镇等出巡威湾旅一带”并责问丁汝昌:“现船全数伏匿,将欲何为?”旅顺港口狭小,如果北洋水师停留在港内,日军封堵住港口势必对于北洋水师出海作战不利,李鸿章致电丁汝昌,“即使船坞沦陷,船断不可全毁”,于是1894年11月13日丁汝昌带领北洋水师离开了旅顺港,11月14号退守威海卫北洋海军基地。在驶入威海卫军港时,镇远触礁,严重损伤,连续修理一个月也没有完全修好,失去了出海作战的能力,镇远和定远是一对姊妹舰,作战可以成为掎角之势,相互配合,镇远不能够出海作战,这对北洋舰队的作战能力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哪一战役中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扩展资料:甲午一战,给本就迭受灾荒的山东更增加了战争开支和战败赔款的负担。战后数年之内,山东各地的赋税倍增。灾民和农民都被迫成为流民,加重了山东不稳定的因素,这成为后来山东匪患严重的一大根源。北洋水师的战败,让清朝海防变得毫无防御能力,列强乘机瓜分中国军港。1898年,中德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行租借了胶州湾,租期99年。英国则在日军撤离威海卫之后,派兵进驻威海,并于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英订租威海卫条约》。山东海防至此门户洞开。

上一篇:大学生蚁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