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和影响是什么
目的:妄图在亚洲、澳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计划。
影响: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惨败,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也随之烟消云散。然而,在日本,90年代以来,有相当一批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人物,重新拿起在战争期间日本统治者的歪理邪说,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涂脂抹粉。其最重要的论点与战争期间日本政府的宣传是一脉相承的,其特点便是胡说八道、厚颜无耻。“大东亚共荣圈”对日本而言也许是一种荣耀,一种不敢承认的荣耀,但对亚洲遭受侵略的国家而言,则绝对是一场噩梦。因此,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亚洲各国人民而言如此,对日本人民而言亦是如此。
日本二战期间宣传,大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妄图在亚洲、澳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计划。但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惨败,“大东亚共荣圈”也随之烟消云散。
到现在我自己的印象中日本也一直是一个我不理解的国家,甚至映像中他们的残忍和无人性,在二战的时候他们无耻的侵略我们的国家占领我们的领土,杀害我们的人民,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他们犯下了永远也不可能获得原谅的罪行。可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国家所犯下的错,一直也没有承认他们的罪行,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不可原谅的,可是他们的这些行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们的兵都是觉得他们做的是对的,二战期间希特勒残忍的谋害了犹太人,可是在战后他们也承认了,为什么日本人却不是如此尼。
并且在二战期间他们一直在宣称,物质力量最后一定失败,精神力量必将成功,就算他们战败后也依然如此,他们的精神信仰到底来自哪里。
。在三十年代,前陆军大臣、狂热的军国主义者荒木大将在一本名叫《告日本国民书》的宣传册子中写道:日本的“真正使命”在于“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以我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我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他们就是以这样的力量去战胜过力量悬殊的他国。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也必然需要去了解的。
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
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早在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就决定了作为长期国策基本方针的《国策基准》,把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统治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作为“帝国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这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初设想。1938年11月3日,近卫文麿政府发表关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这一声明的实质是表明日本要独霸中国东北及更广大地区。1941年12月9日,日本在太平洋珍珠港轰炸美国军舰引发太平洋战争后,随即向英、美宣战。1941年年底到1942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与东南亚战场取得一胜利。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是日本与美、英、荷等国争夺势力范围,要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以它为盟主的大东亚共荣圈,故自称为大东亚战争。 在开始的一年里,日军的侵略异常顺利,很快侵占了印度支那、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广大东南亚地区。
为什么说“大东亚共荣圈”建立之日也是它走向崩溃之时?
“大东亚会议”企图把各被占领国家和地区紧紧捆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上,但因日本的失败已见端倪,“大东亚共荣圈”内部矛盾重重,各成员国同日本主子之间也开始明争暗斗。原定参加会议的泰国总理銮披汶,最后“拼着总理不干”也不参加会议,以致日本曾决定“以实力解决”泰国问题。这充分表明“大东亚共荣圈”内部的分裂。同时,由于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抗日斗争的蓬勃开展,盟军发起反攻,可以说,“大东亚共荣圈”建立之日也正是它走向崩溃之时。
上一篇:阿珍妮
下一篇:没有了